日本經濟正在逼近歷史性分水嶺

2023/12/14


  永井洋一:原日本財務官榊原英資1990年代後半期曾負責匯率干預,有「日元先生」之稱,11月下旬他在日本記者俱樂部的演講中,重申了一貫主張「強勢日元符合國家利益」。這是引用同一時代在國際金融舞臺上倡導「強勢美元符合國家利益」的美國時任財政部長魯賓的説法。  

     

  貨幣是反映國家信譽的鏡子。尤其是日元,2024年將迎來關鍵時刻。日本不光是(2024年人手短缺會加劇的)物流行業,日元也面臨著兩個迫在眉睫的2024年問題。

   

美元和日元(資料圖,REUTERS)

         

  第一個是可能失去世界最大債權國的寶座。日本的對外凈資産截至2022年底為418萬億日元。排在第二位的德國為389萬億日元。按美元計算分別為3.1萬億美元、2.9萬億美元。理論上,經常項目收支和對外凈資産的增減幾乎相同。因此,如果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的經常項目順差為基礎,推算2023年底和2024年底的對外凈資産,日本為3.3萬億美元和3.4萬億美元,德國為3.2萬億美元和3.5萬億美元。兩國在2024年將發生逆轉。

          

  日本通過出口賺錢的能力相對減弱,經常項目盈餘開始依賴於海外投資收益。但是,這方面也出現了重大變化的跡象。

   

  11月24日在上海外匯市場。日元兌人民幣匯率一度貶值至100日元兌4.7749元,創出人民幣自2005年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以來的最低點。雖然受到日元兌美元貶值的拖累,但不容忽視的是日本對華經常項目收支的結構性變化。202213月以後,日本持續逆差,截至202346月的累計逆差達到約4.5萬億日元。抵消了這一期間對美順差的近2成。

    

  主要原因是半導體相關等出口減少,導致日本對華貿易逆差擴大。此外,從中國當地子公司獲得的分紅等投資收益的減速也不容忽視。中國經濟低迷以及中國加強管制正在投下陰影。

    

  生於土耳其,日本複眼經濟塾的經濟學家Emin Yurumazu擔憂地表示: 「我認為日經平均指數會達到30萬點,但這個預測並非設想土耳其里拉化的日本。那種狀況並不好」。

   

 

  里拉化是諷刺日元的未來與土耳其的法定貨幣里拉重合。土耳其在財政收支和經常項目收支的「雙逆差」趨於長期化的背景下,繼續維持低於通貨膨脹率的基準利率(實際負利率),導致物價上漲和貨幣貶值的惡性循環。

  

  從20203月~202310月,比較土耳其里拉和日元的實際有效匯率的貶值率,土耳其里拉為21%,日元為29%。實際有效匯率指的是在考慮物價變動和貿易量等因素的基礎上,計算貨幣相對實力(購買力)得出的指數。

      

  同一期間土耳其里拉名義上暴跌超過70%,原因是年通貨膨脹超過60%,如果剔除其影響,貶值率小于日元。日本福岡金融集團首席策略師佐佐木融表示,反過來説「日元實質性的弱化顯而易見」。雖然日本是全球最大債權國,但其政府債務總額遠高於土耳其。

   


       

  日本銀行(央行)的資金迴圈統計顯示,資金通過證券投資信託從日本流向海外的凈流出金額在20001月~20236月累計達到105萬億日元。可以確認在20052007年、20132015年以及2020年以後的日元貶值局面下資金外流加速。日本從20241月開始實施新的小額投資免稅制度(NISA)有可能使這種個人資金的流出加劇。這是第二個2024年問題。

   

  

  正因為處在全球化不斷發展的時代,作為吸引資金流入日本企業的基礎,日元的信譽決不能動搖。海外投資者之所以在日元貶值的情況下仍然買入日本股票,是因為對日本是全球最大債權國的安心感。如果這種情況弱化,日本企業的收益和股價有可能換算成美元來計算。這樣一來,日元貶值帶來的收益提升效果將難以奏效。

     

  無論是擺脫通貨緊縮,還是強勢日元,要主張其符合國家利益,如果缺少國民的切身感受就只能是畫餅。日本經濟的歷史性分水嶺正在逼近。

  

  本文作者為日經QUICK新聞編輯委員 永井洋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