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股新高背後(上)海外資金重估日本

2024/02/27


      藤田和明:日經平均指數超過了1989年末的歷史最高點。日本正在走出泡沫經濟後一落千丈、陷入長期低迷的「失去的30年」。日本的去通縮和企業的變化受到了全球資金的關注。日本這次能夠迎來真正的「黎明」嗎?

   

    

      「這次不一樣」,美國投資管理公司Capital Group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CEO)邁克·吉特林(Mike Gitlin)2月訪問東京。Capital Group是堅持長期投資的美國屈指可數的投資公司。據吉特林稱,與其他國家的企業相比,日本企業比10年前、20年前更值得關注。

     

      日企顯示出業務變革的端倪

  

      吉特林第一次接觸日本股市是在1993年。他親歷了這30年的變化。如今,日本企業已開始實施大膽的業務改革,並積極回購股票和增加分紅。甚至湧現了女性的經營一把手。「我們親眼看到了日本的變化」,吉特林説。

  

      美國投資家華倫·巴菲特投資日本商社股票的行動震驚了世界。股價低並不是其投資的唯一原因。2023年春季,巴菲特親自赴日本時給予積極評價的是「創造大量現金的經營」。發現了日本企業毫不遜色於其他國家企業的實力。

  

      推動日本變化的兩大因素

  

      有兩大因素對日本的變化起到推動作用。一是「去通縮」,另一個是立足於地緣政治角度的全球「脫中國」的潮流。

  

      如果通縮結束,企業開始以提高工資為前提進行經營,就要持續提高産品和服務的價值。這就必須進行設備投資和研究開發。美國Alliance Bernstein指出「去通縮本身就是促使企業發生變化的誘因」。

  

      如果變成通膨狀態,現金價值就會縮水。日本推出的新小額投資非課稅制度(NISA)成為起點,偏重於現金的家庭資金有望轉向投資。


  

      另一方面是脫中國。反映敏感資金動向的是半導體股。2022年秋季,美國開始限制向中國出口尖端半導體以後,日本的半導體相關股票在世界上明顯上漲。匯集了日本半導體相關股票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從2022年6月底開始上漲至2.6倍,超過上漲8成的美國費城半導體指數。

    

      「極紫外線(EUV)曝光不可或缺的材料是什麼?」、「在半導體封裝領域佔優勢的企業是哪家?」,在美國基金的東京網點,嘗試「發掘」的諮詢如今仍在持續。雖然在人工智慧(AI)領域領先的是美國,但半導體周邊的重要技術則在日本。

  

      海外投資者對日本的看法已開始扭轉,由認為是停滯國家變成認為是世界上最有「變化的國家」。這成為推動日經平均指數創下34年來新高的原動力。

  

      很多海外投資者持有的日本股票仍較少,潛在的購買餘地依然巨大。日本股票的總市值在世界上所佔的份額為5%,而平均只有4%被納入了資産運作。摩根大通證券的股票營業部共同部長小川真治指出,考慮到海外股票的運作規模,「只是恢復(跟份額相當的)中立,就需要購買40萬億日元左右」。

  

      世界上最大的資産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的CEO拉里·芬克(Larry Fink)在去年秋季訪日時,將此次股票上漲與1980年代之前的日本高增長作比較,他説:「歷史總是重覆的。現在發生的奇蹟或許會持續更長時間」。這也是希望日本進一步變化的鼓勵之語。日本能否解開通緊下收緊的桎梏,開闢出一條新的道路,市場拭目以待。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藤田和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