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已不再是「泡沫後」
2024/02/23
川崎健:日經平均指數終於衝破「天花板」。
所謂天花板,是指很多日本人認為或許再也達不到的1989年末泡沫經濟頂峰時創出的3萬8915點。股價超越這個水準的事實,無疑將迫使「失去的30年」裏在日本人大腦中根深蒂固的「股票不會上漲」這一思維定式發生變化。
把日本股票推到這個水準的並不是日本人,而是外國人。
資料圖 |
「失去的30年」的日經平均指數的走勢,可以分為在20年裏下跌8成的前段和2009年股價觸底至今的10多年的後段。
後段股價上漲的最主要因素是企業的利潤增長。事實上,在過去的10年裏,日本企業每股收益的增長率超過了美國企業。
客觀評價這種企業變化的海外投資者一直積極買入日本股票。美國投資大師華倫·巴菲特大量買入日本大型商社的股票,成為此次股價上漲的導火線,這一點令人記憶猶新。
在這背後,遠離日本股票的是日本的個人投資者。在泡沫經濟崩潰後,日本的個人投資者幾乎一直在凈賣出股票。
對於留在市場中的人來説,一種被稱為「逆向」的投資已經紮根。這是一種下跌就買進、上漲就立刻賣出的短線交易。在缺乏股票長期上漲預期的通貨緊縮經濟局面中,這是合理的行為。
股價創出新高將成為改變日本人不買日本股票這一局面的契機。
要消除日本國民因股票而失去資産的痛苦記憶,需要從父母到孩子的一代人時間。在1929年的大蕭條中下跌近9成的美國股票花了25年才恢復到高點。日本也經歷了撫平心靈創傷所需的足夠的時間。
英語中的「investment(投資)」一詞的語源是拉丁語的「穿上vest(衣服)」。與日語中「お金を投じる(投入金錢)」這一投機性的語感不同。投資在英語中指的是給金錢穿上衣服並花時間使之增加的行為。
只要企業堅持努力傾聽投資者的聲音,持續提高盈利能力,雖然股價會有些起伏,但從長遠來看將不斷上漲。如果按照1956年經濟白皮書中的著名段落來看,目前的日本已不再是「泡沫後」。是時候建立一個讓日本國民享受股價上漲好處的以國民為主角的股票市場了。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川崎健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