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之間最難填補的差距

2018/07/17


編者按:最近《科技日報》總編劉亞東一個我的國並不那麼厲害的演講在網上廣泛傳播,其實日經中文網早在2013年就推出過《世界工廠的半導體(晶片)尷尬》等客觀報道。借刊登柯隆先生的此篇專欄之際,日經中文網匯總了部分「我的國還不那麼厲害」系列,都是日經中文網過去刊登過的報道、文章,希望能與讀者共用。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柯隆:40年前,剛剛改革開放,當中國人第一次通過鄧小平訪問日本的紀錄片和國內放映的日本電影看到真實的日本社會,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驚訝得無語。英美人比我們先進,我們認了,可是,二戰後無條件投降的日本何以領先中國這麼多?高樓大廈、私家汽車,這些表像足以震驚所有中國人。

   

  原來,中國的發展目標是趕英超美,其實,改革開放以後,中國一直在趕超的是日本。有很多制度的設計是完全照搬的日本制度。順便説一下,據歷史學家研究,周恩來第一次接觸馬克思主義,其實是在日本。所以説,中國和日本互相學習其實是有悠久歷史的。

    

 柯隆 的其他文章

 

 成為世界強國的條件

 

    中國參加世界盃

 

    陰陽合同門之怪

 

 無解的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

  

   朝鮮有恃無恐

 

 日本人的創新模式與中國人有很大區別

 

 安倍經濟政策有可能破産

 

 中國股市之怪

 

   全球股災,中國能否逃過一劫

 

 無法迴避的難題——如何提高人民的納稅意識

 

 新時代的綜合國力

 

 為什麼中國到處都是實名製?  

                 

   更多》》》專欄:老柯要説話

 

  2010年,中國的GDP總量按美元計價第一次超過了日本,升為世界第二。這可以説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奇蹟。短短不到40年的時間,經濟總量就成為世界第二,所以,中國人無論是內心還是外表都應該揚眉吐氣。

   

  那以後一個明顯的變化是出國旅遊的人越來越多。在國外識別誰是中國遊客,不需要聽他(她)説什麼語言,只要看到他們拽著巨大的旅行箱就十有八九是中國同胞,中國人的口袋裏有錢了。購物是中國人旅遊中最重要的環節,我看到過很多導遊跟自己帶來的遊客介紹,接下來我們要去看名勝,很多人無精打彩,但當導遊説我們接下來去購物,所有人都眉飛色舞。

   

  中國人在國外買的絕大部分商品都是外國企業在中國製造的。我一直覺得這是一件非常吊詭的事情,我雖然是學經濟的,到今天也沒弄明白其中的奧妙所在。為什麼同樣一件衣服,國內的價格比日本的價格貴那麼多?同樣是中國製造的,中國人不相信國內商店裏賣的,而千里迢迢到日本來買中國製造的商品。

   

  近來有一個視頻在各大視頻網站廣泛傳閱,國內《科技日報》的總編劉亞東先生的一個大約15分鐘的演講,大體意思是説:我國沒有被誇張的那麼厲害。據説,劉先生演講的鋒芒是直指一位清華大學的學者,這位學者不能説是我的朋友,但我認識,最擅長報喜不報憂。其在最近的一個演講中宣稱:我國早已在科技方面全面超越美國。非常鼓舞人心的一個演講。

   

  中國人需要鼓舞,因為中國是個大國,有的時候甚至需要阿Q那樣的精神勝利法。我不知道那位清華大學的學者依據什麼統計得出那樣鼓舞人心的結論。對於這位學者的質疑,劉先生在演講視頻裏表述的非常清楚,在此不費筆墨。

  

  按説,中國早已全面超越美國,那日本更是不在話下。但是,最近接觸一個中國政府派來日本考察的研究人員訪問團,他們臨離開日本時謙虛地説了一句話:要趕上日本還要100年。當然,這樣的表述並非經過精密計算,而是他們通過所見所聞得出的感受。

  

  在這裡,我要説的是中國有自己的長項,就是全國一盤棋完成一個巨大的工程,比如古代的萬里長城。毛澤東時代也想發揮愚公移山的精神,做一些驚天動地的事,但基本沒有成功。


  

  今天,我們用中肯一點的眼光來看中國和日本的差距,其實,還很大。日本人弱點是見樹不見林。相反,中國人的特點是見林不見樹,中國人喜歡從大處著眼,好大喜功,但到了需要從小事著手的時候就沒人幹了。所以,日本産品和商品通常被評價為非常精緻。而中國人太馬虎。中國所有的高鐵車站其規模都是世界最大的,但不一定是最好用的。中國人發明瞭一個詞「馬馬虎虎」,我不知道這個詞的詞源從那裏來。其實,有很多技術,只要工作人員每個人都認真一點,其水準和品質會提高很多,這並非難事。但,在中國最困難的事情就是要求每個人認真做事。不拘小節,得過且過,這些壞習慣不知從什麼時候紮根到了中國人的DNA。

   

  北京有一片高級辦公區大樓,朋友的公司借住進去後,告訴我:好看不好用,粗粗拉拉。這些不是技術問題,是我們中國人做事不認真造成的。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柯隆

柯隆 簡歷   


東京財團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特聘教授、富士通綜合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出生於中國南京。88年旅日後進入愛知大學法經學部學習,92年畢業後進入名古屋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深造,94年碩士課程(經濟學)畢業。98年10月,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2005年6月,同總研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員。06年起擔任主席研究員。研究專題:開發經濟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