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身大的日本(54)日本的「款待」是否屬於過度服務?
2015/02/17
今年1月,據美國旅遊資訊網站發佈的數據顯示,在中國人想去旅遊的國家中,排在第一名的就是日本。由於赴日本簽證也已放寬,今後來到日本的中國人將越來越多,想到這裡,我作為1個日本人感到非常高興。
那麼,中國遊客打算去日本的哪些地方旅遊呢?東京的銀座?秋葉原?淺草?還是北海道、沖繩和京都?如果是一個人旅遊,去哪都很自由。最近,日本還不斷湧現出旅遊網站,資訊來源或許比以前更多。
在上海認識的一位50多歲的有錢男性告訴我,在自助旅遊的時候,曾住在石川縣的加賀屋(酒店),那裏的服務讓他很感動。那是1晚最低也要3萬5000日元左右(約合人民幣1800元)的高檔旅館,作為日本的知名旅館名聞遐邇。對於日本人來説,那也是令人憧憬的對象。
其特點是在客人辦理入住和退房的時候,自老闆娘以下,眾多女性工作人員齊刷刷排成一排,迎接和目送客人離開。
在目送客人離開時,全體工作人員始終大幅度地揮手,直到看不到客人的身影。這是日本人也會深受感動的服務,對此,那位中國男性也表示很感動。除此之外,我經常聽説有人對日本式的omotenashi(款待)感到感動。據説,顧客總之會産生「上帝的感覺」。
在日本,不會因顧客是中國人或是外國人就提供特別服務,而是一直提供統一的服務。
但是,我在和一位在日本居住很多年的中國人聊天時,聽到了稍稍有些不同的看法。
這個人的意見是,日本式的「款待」未必完全都值得稱道。
例如,從一部分中國人的角度來看,日本的「款待」僅僅是照著員工手冊執行,看起來沒有包含真心實意。日本的店員總是笑容滿面,但有些中國人感覺,這是擺出來的笑容,僅僅是在提供服務時才這樣做。雖然我並不這樣認為,但一些中國人給出了這種看法。
此外,還有人認為日本的「款待」屬於過度服務。例如,將已放入塑膠袋的商品再放到紙袋中,或者將熱食物和涼的食物放在不同袋子中,這在日本是理所當然的。
日語中有「顧客就是上帝」的説法,基本上來説,顧客和店員並非對等關係。顧客地位高,而店員地位低。
顧客不管説多麼不講理的話,店員都不允許反駁。如果商品和服務遭到投訴,店員只能一個勁兒説「對不起」。
最近1、2年,在顧客極為憤怒時,店員在公眾面前跪在地上道歉的視頻被發到網路上,成為了社會問題。輿論認為,「難道只要是顧客,不管説多麼不合理的話都會得到原諒?這不可笑嗎?」
但是,從日本服務業的習慣來看,這是很難改善的問題。
曾有中國人這樣説,
「在日本,就算是提供價格低廉的套餐的飯店,熱茶也會立刻送過來,而且客人可以要很多杯。對於顧客全都是好事。但是,如果自己在日本成為店員,就麻煩了。日本的店員處在嚴峻的地位,這一點超出我們的想像。」
而日本人則不會有這樣的感想,因此這讓我感到吃驚。
![]() |
如果有中國人在春節期間來日本,希望大家一定通過自己的眼睛來確認一下。
中島 惠簡歷
出生於日本山梨縣。曾在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留學。先擔任報社記者,1996年起成為自由記者。著作有《中國精英這樣看待日本人》、《中國人的誤解 日本人的誤解》(均由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出版)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