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by明子(164)日本人愛上餃子、也有科學性的理由
2017/06/19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青樹明子:提到餃子,當然屬於中餐。餃子可以説是中餐的代表,但不知為何,在日本也大行其道。日本的餃子與發源地中國的餃子明顯不同。雖然由中國餃子變化而來,但在中國被稱為「日式餃子」或「鍋貼」。
這種日本式餃子成為倍受歡迎的菜餚,甚至在現今日本人的餐桌上也不可或缺。如果調查日本人愛吃的食物,毫無疑問能躋身於前10位以內。
![]() |
例如,NHK放送文化研究所2007年在全國300個地點調查了「日本人愛吃的食物」,結果如下,
第1位:壽司
第2位:生魚片
第3位:拉麵
第4位:大醬湯
第5位:烤魚
第6位:烤肉
第7位:咖哩飯
第8位:餃子
此外,網際網路上有關「熱門常規料理綜合排行榜」的投票網站顯示,截至2017年6月,
第1位:壽司
第2位:乾炸食品
第3位:咖哩飯
第3位:拉麵
第5位:餃子
要問日本人都在什麼時候、哪些地方吃如此廣泛普及的餃子,回答是無論在家還是在外面,不分白天還是夜晚,都經常吃餃子。在外面,以中餐館為中心,在拉麵店屬於常規食物,另外還有從事外賣的餃子專賣店。
而在家中,在超市等處,作為冷凍食品經常購買餃子。從平均價格來看,12個裝每袋200日元至300日元(約合人民幣12~19元)左右,日本人全年消費4000日元至6000日元(約合人民幣247~370元)。粗略計算發現,每月會2次將餃子擺到餐桌上。日本人從小時候起就吃餃子長大,這樣説毫不誇張。
詢問日本人為何愛吃餃子,會得到下面的回答。
「非常喜歡豬肉、韭菜和辣椒油的搭配」
「不管怎麼做都好吃。不管是薄皮還是厚皮,無論是煮、煎還是油炸都好吃,難以理解的是,從來不會吃膩。感覺這是最好的食物」
![]() |
餃子給人以和啤酒相得益彰的感覺,在家庭以外,以男性為中心,粉絲很多,但在最近,在就餐時吃餃子的女性也出現增加。出版《餃子女》這部書的音樂家玉城千春表示,喜歡上餃子的契機是故鄉廣島。
「父親為了去名叫‘長城飯店’的中餐館吃飯,特意開車花費1個半小時帶我去。在那家店肯定點的是,中國廚師製作的正宗水餃。感覺這才是‘正宗的味道’,皮很柔軟,大口咬一口,肉汁在口中一下子擴散開來。確實很好吃,在那家餐館令人惋惜地關閉之後,我經常想‘無論如何都想吃到那種水餃’」(來自網際網路上的訪談)
玉城在書中介紹了日本的餃子,稱「由於在日本全國舉行音樂會,北到北海道,南到九州福岡,我去過100多家餃子館,從中嚴格挑選了43家店舖」。看到這種狀況我感覺,世界上最「愛吃餃子」的或許並非中國人,而是日本人。
在中國,從西元前600年前後的遺跡中就發現了類似餃子的東西,但在日本開始被食用,是在距今約100年前,餃子在日本屬於比較新的食物。據稱日本人開始吃餃子,得益於從中國回來的日本人將喜歡上的餃子帶回了故鄉。
在中國,將吃剩下的水餃煎著吃就是煎餃,但在傳到日本之後,並非煎著吃剩下的餃子,而是直接煎剛包好的生餃子,後來演變為現在的鍋貼。
餃子很適合日本人的飲食文化,現在日本各地都出現了經營餃子的知名飯店,以煎生餃子的方式製成的煎餃作為「日本料理」在海外也很有名氣。
餃子為何會如此吸引日本人呢?有一檔電視節目驗證了其中原因。(日本電視臺《gurumeguri》2015年6月播出)。那檔節目介紹稱,首先是香味成為日本人愛上餃子的理由。
在煎餃子時,會産生50種芳香物質,其中多數都是日本人喜歡的氣味。據説接近於醬油、大醬和鰹魚乾等發出的氣味。這些全都是日本人喜歡的東西。
煎餃子時發出的聲音似乎也是日本人的最愛。在煎餃子的最後,加入用於燜蒸的熱水,而秘密在於此時發出的「滋滋」聲。這種聲音接近於大海波浪的聲音。在大海環繞之下長大的日本人會在海浪聲中感受到舒暢,並且獲得生命力。煎餃子的聲音是日本人尤其喜歡的。
此外,餃子的口感也是日本人的嗜好。餃子需要均衡地具備酥脆、粘糯、多汁等口感上不可或缺的要素。要問與之相近的食物有哪些?那就是日本人喜歡的「飯糰子」和「手捲壽司」,這些仍然是日本人非常喜歡的食物。
味道自不必説,在氣味、聲音和口感等味覺以外的要素上,也存在日本人愛吃餃子的原因。
![]() |
那麼在日本,為何不是原本的水餃、而是煎餃得到普及呢?作為主要原因,是由於在日本,餃子是作為菜餚發展起來的。在中國,餃子是主食。但是,日本的主食絕對是白米。日本人如今即使是吃牛排之際,主食仍是白米。好不容易麵包得到普及,但仍然比不上白米。主食就是「米飯」。
因此,餃子也並非主食,而是菜餚。餃子皮並非像主食那樣厚,而是以薄為佳。味道也要適合作為菜餚,需要口味濃重。也就是説,必須「有助於下飯」。
日本的煎餃如今在海外也很有名。像拉麵「RAMEN」和豆腐「TOFU」那樣,餃子也以「GYOZA」之名成功走向全世界。《人民日報日語版》報導稱,日本餃子走向全球的背景是餃子機的發明。
最早開發餃子機、後來成為世界最大餃子機製造商的是位於濱松市的小型企業「東亞工業」,原本是製造摩托車零部件的企業。那家小企業的社長在濱松市的餃子館就餐之際,看到店裏的人辛苦包餃子,於是萌發了開發餃子機的想法。於是,利用自己最為擅長的金屬加工技術,製造出全自動和半自動餃子機,並在世界範圍內銷售。
日本的「GYOZA文化」普及的契機之一就是一家日本小型製造業企業的小發明。
我絕對不是擅長做菜的人,但將在中國學會的餃子做給家人吃的時候,得到了熱烈稱讚。即使是到如今,仍家人説「希望吃明子親手包的餃子」。
我包的餃子將中國式餃子和日本式餃子結合起來。簡直就是日中友好餃子。
![]() |
青樹明子 簡歷
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亞太研究科碩士。1998年至2001年,擔任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日語節目主持人。2005年至2013年,先後擔任廣東電臺《東京流行音樂》,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東京音樂廣場》,《日語加油站》節目製作人,負責人及主持人。現在擔任日中友好會館理事。出版著作《小皇帝時代的中國》,《在北京開啟新一輪的學生生活》,《請幫我起個日本名字》,《日中商務貿易摩擦》,《中國人的頭腦之中》,《中國人的錢包之內》等。譯著《蝸居》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