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眼(212)轉賣屋懺悔記
2018/04/05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健吾:我是一個不稱職的J家粉絲。
算叫用了二十年時間學日語,現在看他們的節目、劇集和聽他們的歌,大多數時候都不用翻字典了。但我直至現在,我也沒有找到一個日本地址,好讓我加入fans club。
V6的fans club。
我從1995年到現在,看了他們20年有多了。我也沒有加入他們的歌迷會。
在日本,做歌迷有什麼好處,又有什麼責任呢?
首先,你要交歌迷會費。交了會費之後,你就會得到歌迷通訊,有機會去電視臺,去看他們的電視節目收錄,也有機會買演唱會門票。我的學生為了追星而進入日本研究學系,因為我們的課程是有一年到日本留學。而她一直努力不懈,因為選擇留學地點的排序,是以成績績點,即GPA去決定的。如果他想看多一點「電視節目收錄」,就一定要留在東京。所以,她一直努力不懈,成績名列前茅,最後還以一級榮譽畢業。
而當然,看演唱會,就更是J家粉絲的年度盛事。在日本,要買到J家的演唱會門票,幾乎只有兩個方法:加入歌迷會抽選。而倍率之高,是不能想像的。而抽不到的粉絲,而又真的很想看,你就只可以光顧「轉賣屋」。就是香港人説的黃牛店。當然,如果你V6的粉絲,還可以在年半時間內,收三次成員結婚的喜帖,有一張還要在平安夜的那天送來呢。
為什麼粉絲會光顧黃牛店呢?
聽我的粉絲學生説,原因有二:
首先,要在日本加入j家的歌迷會必需有日本地址。而「找到日本地址」這件事,一點也不容易。你需要拜託一個願意把信件轉寄給你的朋友,這些「關係」,在日本也不容易建立。而尤其是我是男性,要找到「同樣是粉絲」的朋友代申請歌迷信件,就難上加難。當然,肯借日本地址的粉絲,都可以得到好處,當自己抽選不到,而別的粉絲抽到,她大多會有優先機會去
其次在日本買演唱會門票,某程度上是一種很「共産」的遊戲,有些會場雖然很大,但門票的價錢,是相若的。大堂跟二樓兩個地點,跟舞臺有很大的距離,但門票價格都是一樣。有些粉絲覺得,抽選的門票離舞臺太遠,於是就會找到黃牛店,找比較「好」的門票。
這些歌迷會散出來的門票,是不是實名販賣的呢?
當然是。所以,我這個男人,買了這些門票,都是得物無所用的。我要找的門票,大抵都是一些沒有名義的門票。在轉賣網還沒有那麼發達之前,去日本看演唱會,是一個戰競的過程,實實在在的冒險之旅。首先你要早兩天去到演唱會舉辦的城市,在那些賣翻版照片及黃牛票的店徘徊,看到心儀的門票,要看是不是印上了「女性的名字」,又要等。憑常識也知道,門票越近演出日就會越便宜,要等什麼時候才決定下錘,快了一天就買貴一萬日元,慢了一天就有機會被買走,整個旅程看不到一場演唱會,落空泡湯,就浪費了。
直至轉賣的網站出現,我才拜託朋友從那些網站買過門票。買的都是一些沒有名義的門票,門票的價錢定了,就可以決定酒店的價位以及機票的日子,也不需要多用一兩天的年假,最重要的是不需要挂心自己這一次的旅程會不會有機會看到演唱會,所以我也只好直認,我有光顧過這些轉賣網站。
這陣子,在香港有很多人在「指責」演唱會的黃牛問題。在香港,買演唱會門票不比買日本演唱會門票果難。簡言之,香港在中國文化圈,很多中華文化圈的「常識」都通用。如,「識人比識字重要」,就是在香港買演唱會門票的不二法門。只要你認識適當的人,你就有機會會買到那些「內部先行收起」的門票,而不需要在門票公開發售的時候跟街外人搶,也不需要跟那些黃牛黨,被稱為「南亞娛樂」的南亞裔炒飛黨爭鬥,就可以買到門票。但説到尾,為什麼會有炒票出現?是主辦單位安排失當,還是這個世界有很多無良商人呢?
我都不知道了。我只知道,人生在世,看演唱會,不是必需品,看不到,不會死人的。在香港,連樓房,食材期貨都有人炒賣的,你會覺得他們會對炒賣演唱會門票感到「羞恥」嗎?
有一本書,很多左派的「知識份子」很愛在網路上曬的書,是Michael J. Sandel桑德爾《What Money Can't Buy: The Moral Limits of Markets》(臺譯:《金錢買不到的東西》)當中有提及過炒賣問題。為什麼會有黃牛票出現?門票大少、定價太低,當然是問題的癥結。但更重要的是,是得到門票的成本(如加入歌迷會、排隊買票的時間),重新定位為「金錢成本」,就可以重新分配門票。Sandel的觀點很清楚,説到尾,在香港出現排隊黨,黃牛黨,皆因有人認為,用時間換錢,是很合理的事吧?
![]() |
健吾 簡歷
80年生,香港專欄作家、香港商業電臺節目《光明頂》、《903國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著書超過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東亞流行文化軟實力及多元性別關係等議題。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