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眼(211)被羨慕的資本
2018/03/29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健吾:香港樓價貴,眾所週知。地方小,呎價高,為了一層私樓,人人捉襟見肘。如果,不少人住的地方很貴很貴,但內裏用的東西,就大多是在日本城(香港有名的廉價家居生活用品店)販賣的中國制家品。肯用上宜家、台灣有開分店的nitori 或的niko and……,在香港已是中産以上,「肯花錢」的人了。
對,香港人,是沒有美感教育的。他們不在乎別人如何看他們,只要他們有意無意的在社交網路或是大學同學的飯聚中説,他們的房子現在多大,樓價現在幾多,他們就會被視為是「成功」的人。而所謂中産成功的新定義,就是在四十歲之前,擁有一層一千萬港元(即約一億五千萬日元)左右的房子,就叫「成功」。
![]() |
記住,只是成功的起跑線。一層是不足夠的。
而我身邊,已有十個大學同學左右,到達了這條成功的起跑線。
只是,他們的生活質素是如何的呢?
最近,有朋友A的大學同學換了新房子,説要house warming(迎新)。
這是我們這個年紀的香港朋友週末常做的事:去朋友的家暖場,看一些放盤的房子。A吃完飯那一刻,就傳我簡訊説,很懷念在我家吃飯的感覺。
為什麼?
A説屋主説他們會打點晚餐,於是大安旨意,只是買了點簡便的手信就去串門兒。一到埗,就看到飯桌上,躺著兩盒用透明膠紙包封著的廉價外賣壽司,刺身,之後就有一個在日本城買回來的電熱鍋,旁邊放的,都是在一些中低價超市買的肥牛肉片、雜錦魚肉丸子之類的東西。然後,屋主拿出了罐頭的雞湯,在所有客人面前把雞湯澆到鍋內,派對就開始了。
那一刻,我心想,我多久沒有吃過這些「中學時代」常吃的東西?這天的晚餐主題,是「那些年錯過的大雨」嗎?
後來,我才發現,一些住在一千萬單價房子的人,他們根本不在乎自己吃什麼。或再準確一點説, 如果你是很在乎自己在吃什麼的人,你根本住不進一千萬的房子。
還記得在日本唸書的時候,去朋友家吃飯,都是一件「充滿期待」的事。
若那不是熟朋友,是絕對不會去人家的家蹭飯。在日本人的心中,給人家吃食,不只要味道好吃,而是主人家要提供一套「演出」。每天早上在電視臺表演教煮食的男演員速水直道,總收到一些女觀眾的電郵問「我最近一個人住,都想跟朋友來一次『女子會派對』,有什麼菜式是可以款客的呢?款客的菜式,代表了你的品味,你跟朋友關係的親疏。在電影《死亡筆記》飾女主角美紗的戶口惠梨香,最近上談話節目,就指自己平日會跟比嘉愛未以及在內地及台灣紅得發紫的國民「老婆」新垣結衣在家開派對。主持人下一句就問,如果兩位女演員來戶田的家,會給她們吃什麼。戶田的撚手小菜,就是雞肉丸子鍋和餃子,觀眾就會得到一個「呀原來戶田都會做料理」的印象,從而重申她是一個「好女人」的形象。
朋友在簡訊中説:「在你家吃飯的時候,有沙拉、有冷盤、有湯,最後還端出大阪燒。酒水都有幾款,還有調酒。我還在想,你會不會做太多。原來,這個世界真的有些人住在一千萬的房子,卻覺得吃什麼是不重要的。」
在香港,成功的定義,其實很簡單。只要你買得起一個一千萬的單位,大家都會羨慕你了。至於你日常吃食的是什麼?根本沒有人在乎。只要你不把晚餐放到instagram就可以了,哈哈。
![]() |
健吾 簡歷
80年生,香港專欄作家、香港商業電臺節目《光明頂》、《903國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著書超過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東亞流行文化軟實力及多元性別關係等議題。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