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的形狀(137)兩國套餐組合:龜戶餃子和美術館
2018/07/11
日經中文特約撰稿人 張維中:煎餃或鍋貼,在台灣是非常普通,很日常生活的食物。當大家來到日本旅遊時,看到有賣煎餃的店家,我想大概很少人會想踏進去吃吧。畢竟,日本有更多比煎餃更具代表性的和食料理。好不容易來了一趟日本,把胃留給更重要的東西,也是想當然耳的事。
![]() |
龜戶餃子兩國店的餃子與炒飯 |
日本的餃子連鎖店「大阪王將」和「餃子的王將」到台灣展店,不知道截至目前為止業績如何?據我所知,剛開幕之際,評價很兩極。喜歡的人,走進店裏吃到煎餃,心中便會升起一股「返鄉」的親切感;不喜歡的人則認為,煎餃當然還是台灣道地的好。「餃子的王將」曾到中國大陸開店,據説就因大家不買帳,鎩羽而歸。
我們説餃子時,指的是水餃,但日本人説餃子指的則是煎餃。水餃,會説水餃子。和台灣的煎餃或鍋貼最大的不同,在於喜歡把皮煎得酥酥脆脆。台灣的煎餃通常水分多,較濕,日式煎餃的外皮則脆乾,不過,內餡的肉依然多汁。
住在日本吃煎餃的機會還挺多的。我本來在台灣就愛吃臺式煎餃,但自從習慣吃日式煎餃以後,回頭反而不習慣臺式的口感了。
日本最出名的煎餃聖地在宇都宮,至於在東京,最出名的煎餃店之一,則是龜戶餃子。龜戶餃子總店在江東區的龜戶,其他地方也有分店。分店當中,又以兩國店算是人氣最高的。
龜戶餃子總店只有煎餃一種功能表,而且餃子一定要點兩盤十粒以上。兩國店則無此限制,點一盤五粒也無妨。另外,兩國店還賣餃子以外的菜色,像是炒飯、拉麵與快炒。因此,很多餃子迷都放棄到總店,而選擇來兩國店,因為可同時吃到煎餃以外的東西。
龜戶餃子的煎餃皮薄餡多,肉末裏的蔬菜也比其他的餃子店來得多,不沾醬油,其實味道也已足夠。建議餃子點一份五粒,再搭配一盤炒飯。比起該店的拉麵來説,炒飯更是招牌菜色。許多人來這裡用餐,基本餐點就是煎餃配炒飯。
一般這種日本中華料理店,都很少會有女生單獨來訪,不過龜戶餃子兩國店卻很受女子歡迎,有很多是一個人來用餐的日本女生。
店家11點開門營業,下午不休息,因此若早餐吃太飽,那麼來兩國逛完美術館和花園以後,下午來這裡點盤五粒煎餃,當作下午茶也不賴。
兩國有兩間值得一逛的美術館,一間是兩國站前的「東京江戶博物館」,另一座是近來更吸引人潮的,新落成的墨田北齋美術館。
![]() |
墨田北齋美術館 |
你或許不知道畫家的名字,但你一定曾看過海浪與富士山構圖的傳統浮世繪「富嶽三十六景」。這幅畫出自於生於墨田區葛飾北齋,而這座美術館就是收藏他作品的據點。在建築家妹島和世操刀設計的前衛空間中,反襯出葛飾北齋的藝術之美。
常設展示室有代表性作品,介紹「葛飾北齋」與「墨田」的關係,企劃展示室則會舉辦各種主題展覽會,並通過講座、工作坊活動,凝聚社區美學意識。
餃子和美術館,好像八竿子打不著的事,不過都是在兩國,安排成同一個動線,就變成了我的兩國套餐組合。
![]() |
張維中 簡歷
台北人,現居東京。在臺取得文學碩士後,08年來日。早稻田大學別科、東京設計專門學校畢業。現于東京任職傳媒業。大學時以長篇小説踏入文壇。近作為小説《餐桌的臉》、遊記《日本・三日秘境》與散文《東京模樣》。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