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眼(243)香港人你見到這樣你為什麼不生氣
2018/11/15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健吾:某天我的啟蒙老師某天去香港的冰室吃早餐,在茶餐廳拍了一張照片,説「本餐廳只使用日本雞蛋」。
![]() |
同一天,我到了另一家茶餐廳,説:「本餐廳只使用北海道 3.6牛乳」。
我看著照片,問同行的朋友:「你覺得,身為中國人,看到這些標語,為什麼我們不生氣?」
朋友不以為意,有一搭沒一搭的説:「你覺得如何餐廳説『我們只用中國雞蛋』,會有什麼後果?」
如果你真的愛國,你怎會覺得「從日本生産的食物會是賣點」?面對現實吧,我們這些香港人,口説一套,心想一套,身體做的是第三套。你説要愛國,我當然愛。但你問我選擇食物的時候,我會選什麼?我一定會選安全的,質素好的。你問我去旅行的時候去什麼地方?一定去好玩的,好吃好喝的,去日本,就正常了。
反觀南韓,最近南韓的摩斯漢堡,就打了一支廣告。在他們的餐盤墊紙上,有一句口號:「我們不用日本食材」。在這麼一家日本餐廳看到這麼一句口號,也真的夠荒謬地惹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宣傳?原來,南韓仍是有很多網路的流言指,日本的食材全都受輻射污染,不適合人類食用,而日本現在説放出來的新聞、調查、科學證據,均是「騙人」的東西,所以大家都對日本食材非常抗拒。
那反觀香港,為什麼茶餐廳現在都會主打「日本食材」此一賣點呢?大概是一年前,在一些媽媽的whatsapp group (就像日本的幼稚園的 Line Group)有流言指知名牛肉飯店吉野家使用福島白米,説這些米都受輻射影響,吃了之後還不能懷孕,懷了都要打胎云云。看著流言傳得甚囂塵上,店家也不得不出來澄清説自己原來用的不是日本米,而是從黑龍江來,日本種珍珠米。事情發展到這兒就變得更有趣。喂?原來你一直都用大陸米嗎?來自黑龍江的米,又引起了香港人的反彈,説一直以來吃日本的吉野家就是以為自己在吃日本食材,為什麼忽然告訴我原來米是來自黑龍江的?這樣子,牛肉飯店又陷入窘境了。
如是者,現在的食店都以自己用「日本食材」作為賣點了。
香港人跟南韓人很不同。南韓人由小到大都被教育「愛國」是應份而且要身體力行的。他們的藝人就算在外國有很大的成就,他們都需要在適時于大眾媒體説自己很懷念南韓。如以《江南style》走紅全世界的 PSY,也曾在傳媒的訪問中説自己在走紅之後,經常想念南韓,最愛吃的食物還是泡菜云云。
但反觀香港,很多時候問香港的歌手他們愛吃什麼,他們都不諱言説「日本食物」很好。很多大明星都在慶功的時候去香港的老牌日本料理店友和日本料理。棟篤笑之神黃子華説他有一次在表演後慶功,荷包不深,劉青雲幫他買單了,這故事就成為了黃氏的棟篤笑的傳奇故事之一。另一個友和的故事,是歌手張學友原來去這家店光顧太多次,有一個面,叫「學友面」,就是他在這家店愛吃的面了。
喜歡日本不是什麼壞事,反正愛到日本旅行購物嘗鮮的香港人,都是崇優的香港人,這一點我絕對理解的。彭斯在他最近發表的檄文中,引用最會批判中國人的作家魯迅的話:「中國人對於異族,歷來只有兩樣稱呼:一樣是禽獸,一樣是聖上。從沒有稱他朋友,説他也同我們一樣的。」此文語出魯迅《隨感錄四十八》,最初發表於1919年2月15日《新青年》第六卷第二號。魯迅原意是批判當時中國的維新運動,彭斯用於批評中國人排外。香港人在飲食上,也許都很難排外了。原因是什麼?大概大家都知道,那個國家的食物是安全,可靠,而且好吃的。但身為一個愛國的中國人,我相信在自己的國家看到茶餐廳用別的國家的食物做招徠,還要門其若市,我相信他們應該很生氣很生氣才是。
![]() |
健吾 簡歷
80年生,香港專欄作家、香港商業電臺節目《光明頂》、《903國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著書超過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東亞流行文化軟實力及多元性別關係等議題。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