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by明子(239)角色扮演帶來的健康效果和心理學效果
2018/12/24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青樹明子:自古以來,日本都被認為善於把從外部吸收來的事物進行自主發展。的確如此,很多事物的發祥地並非日本,但以變化之後的姿態,如今完全變為「日本的東西」。
「萬聖節(Halloween)」或許也是其中之一。這是起源於歐洲的節日,原本具有慶祝秋收、驅除惡靈等宗教含義,但在日本,給人以「變裝大會及角色扮演(Cosplay)大會」的感覺。
要問萬聖節為什麼要變裝,目的是「為了嚇跑惡靈」。在海外,扮成魔女、惡魔和妖魔的情況佔大多數。但在日本,進行變裝沒有一定之規,變裝為動畫、電影和遊戲裏的角色等,在不知道變裝原本含義的情況下參加活動的年輕人也大有人在。
![]() |
萬聖節的澀谷街頭(2018年,10月) |
本來,Cosplay角色扮演作為日本的次文化,在海外也很有名。
但近年來,除了娛樂要素以外,角色扮演帶來的健康效果和心理學效果也開始受到關注。
角色扮演的最主要效果是消除精神緊張。其魅力是變成並非現在自己的其他角色。
在心理學的世界裏,這被稱為「人格面具(persona)」,人們都帶著各種「人格面具」,也就是假面具,參與社會生活。
在職場上必須扮演「有幹勁的角色」,在學校裏要扮演「熱愛學習的好孩子」。越是成為成年人,越會被「成年人應該這樣做」、「作為社會人(成人)應該這樣表現」等常識所束縛。
換言之,必須成為周圍人期待的角色。
持續扮演這種角色往往導致精神壓力和精神緊張。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如果感到自己承擔的責任成為沉重負擔,當然希望從中解脫。
角色扮演就是從「日常」逃往「非日常」的手段。
同時,角色扮演還能不斷滿足變身的願望。
小時候憧憬的角色、和在相距遙遠的地方生活著的「變為成年人的自己」同時存在。人們在産生「生活不應該這樣」等迷惑的情況下,如果完全變為自己憧憬的角色,將有助於消除精神緊張。
希望使角色的內心和自己同化這一心理還將化解每天不斷積累的自卑感。
此外,角色扮演還具有激活表現力的因素。
如果在沒有起色的日常生活中,戴上假面具扮演社會所需要的角色,那麼從表情開始、到語言的抑揚頓挫等表現力也將變弱。
相反,表現力豐富的人能夠化解負面情緒,即使遇到精神壓力也不會有問題。
![]() |
如果通過角色扮演與角色同化,表現力將變得豐富,精神壓力也容易化解。
最近,「角色扮演健康法」的研究正取得進展。在漫長的人生中,如何延長健康壽命非常重要,角色扮演可以對健康壽命作出巨大貢獻。
平均健康壽命居日本全國第2位的是靜岡縣。
在靜岡,尤其長壽的是名為川根本町的地方。在這裡,行政部門定期舉辦角色扮演大會。
為何角色扮演與長壽存在關係呢?
有專家表示,「通過參與角色扮演,能提高非日常性,這能提高大腦的適應力,大腦將因此變得活躍」。
大腦的活動變得活躍,有助於預防癡呆症。當然,與年輕人不同,老年人不習慣參加角色扮演,最初會感覺不好意思。但醫療相關人士表示,「最好勇敢地去做感到不好意思的事情」。
角色扮演是長壽的秘訣。
對於角色扮演的菜鳥來説,最初的障礙是害羞之心。
但是,想要進行角色扮演,如果不全力以赴將沒有意義。如果太在意別人的目光,就不能打開閉塞感,也無法使表現力變得豐富。
為了讓自己樂在其中,同時使自己能發散壓力,在參加角色扮演時,最好盡情地全力去做。
順便説一下,如果我參加角色扮演,雖然知道自己的年紀,但想扮演往年的熱門漫畫作品、同時是寶塚歌劇團熱門舞臺劇的《凡爾賽玫瑰》中的「奧斯卡·法蘭索瓦·德·傑爾吉」這一角色。
但要變身為奧斯卡·法蘭索瓦·德·傑爾吉,服裝和假髮或許都需要很多錢。
![]() |
青樹明子 簡歷
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亞太研究科碩士。1998年至2001年,擔任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日語節目主持人。2005年至2013年,先後擔任廣東電臺《東京流行音樂》,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東京音樂廣場》,《日語加油站》節目製作人,負責人及主持人。現在擔任日中友好會館理事。出版著作《小皇帝時代的中國》,《在北京開啟新一輪的學生生活》,《請幫我起個日本名字》,《日中商務貿易摩擦》,《中國人的頭腦之中》,《中國人的錢包之內》等。譯著《蝸居》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