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身大的日本(297)讓中國料理走進日本家庭的調料

2019/12/31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中島惠:大多數日本人都會在新年(中國的元旦)的時候吃年節菜(日本稱:御節料理)。不過,對於年輕人來説,年節菜並算不上好吃,最近不少人甚至都改吃麥當勞等快餐或義大利菜等西餐了。越來越多的家庭在新年也只是吃的更豐盛一些,也並不吃年節菜。正因為如此,從元旦那天起就將中國菜作為選項也變得不足為奇了。

 

      説起日本人在家製作的經典中國菜,最熟悉的莫過於日本「味之素」食品公司推出的複合調料「cook do」系列的幾道菜了。

 

      「cook do」是1978年上市、用來製作中國菜的複合調料。使用這種調料,只需在炒製肉類、蔬菜、豆腐時加入,就能輕鬆烹製出正宗的中國菜。調料為膏狀袋裝産品,一般需一次用完。保存時間也長,所以用起來十分方便。日本超市裏的調料區擺放著很多「cook do」産品,可以説是日本最有名的中國菜複合調料。

 

      以味之素推出的這種調料為契機,日本人在家中製作中國菜的機會大大增加。將它稱為中國菜紮根日本家庭的最大功臣也不為過。

 

      目前已上市的「cook do」調料有「四川式麻婆豆腐」、「廣東式麻婆豆腐」、「麻婆茄子」、「青椒絲肉」、「棒棒雞」、「口水雞」、「糖醋里脊」、「回鍋肉」、「乾燒蝦仁」、「奶油燉白菜」、「甜面醬豬肉炒豆芽」、「八寶菜」(日式素什錦)等25種。其中最受歡迎的是「四川式麻婆豆腐」、「麻婆茄子」、「青椒肉絲」、「回鍋肉」4種。由此可以看出,這些菜品非常符合日本人的口味,在中餐館裏也頗受青睞。

 

      使用這種調料製作中國菜只需要大約10~15分鐘。每袋調料為3~4人份,每包售價180~200日元(約合人民幣11.5元~12.8元)。受歡迎的調料也有2人份的。在這些調料出名後,日本人還開始用日式發音來説出這些菜品的中文名稱。

 


      只要使用這些調料,耗油、豆瓣醬、豆豉等無需一一購買齊全,也能隨時在家製作中國菜。但最近幾年,日本人開始希望製作更為地道的中國菜,生活在日本的中國人也不斷增加,由於這些需求的擴大,味之素還開始銷售單純的調料。與此同時,與中國菜調料一樣,南韓料理用的調料也開始成系列地被發售。

 

      據生活在日本的一位30多歲中國女性稱,她與日本人結婚後,一直在家製作地道的中國菜,但與公婆一起吃飯時,往往會使用cook do系列調料。她説,這樣做的原因是「公婆在飲食上以日本料理為主,很少吃中國菜。因此,使用這種調料做菜,會讓他們更高興」。

 

      以前,很多日本人都用這種調料做中國菜,誤以為這就是地道的中國菜。但現在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但仍有很多日本人説「去餐館吃飯時,會點地道的中國菜,而在家,還是喜歡吃符合日本口味的中國菜」。因為調料是根據日本人的口味調配的,所以日本人喜歡也可想而知。因此,中國人吃了用這種調料做的中國菜,也許會大失所望,但日本人會覺得十分美味。

 

      前些日子,我去中國出差時,觀察了一下超市的調料區。發現那裏不僅擺放著豆瓣醬等調料,還有很多複合調料以及火鍋底料等。不需要買很多調料自己調配,只需使用市面上出售的複合調料,就能輕鬆烹製出相應的菜餚。對於中國人來説,這一點也同樣具有吸引力吧。忙碌的人越多,新調料的開發就越發讓人覺得值得感謝。

 

中島 惠簡歷

出生於日本山梨縣。曾在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留學。先擔任報社記者,1996年起成為自由記者。著作有《中國精英這樣看待日本人》,《中國人的誤解 日本人的誤解》(均由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出版), 《爆買之後他們將瞄準哪?》,《中國精英嚮往日本》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