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拉哈里:別讓東南亞選陣營
2015/03/10
![]() |
一方面,中國和南韓則在歷史問題上批評日本。中國試圖利用這個議題,將東南亞各國拉到自己一方。這個戰略效果並不明顯。因為中國看起來帶有政治企圖,根據時代更改曆史解釋。東南亞洲各國會對「(中國)下一個矛頭可能指向自己」感到擔憂。
日本希望在亞洲承擔重要作用。但在南京大屠殺的受害人數以及隨軍慰安婦的強制性有無問題上否認歷史,這一行為難以獲得支援。如果日本的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結果將給自己製造不必要的障礙。東南亞不希望被捲入這樣的爭論。
亞洲正在摸索東西冷戰結束後應有的新秩序。在這個過程中,可能發生偶發性爭端。美國的存在是實現東亞穩定的必要條件,但單憑美國也不夠。美國與力量正迅速增強的中國之間正在摸索新的平衡方式。而東南亞各國正在密切關注這一動向。因為東南亞只能去適應大國建立的秩序。
美國和中國之間應該不會發生戰爭。這是因為兩國在經濟方面的相互依存非常密切,彼此切斷關係是不可能的。中美兩國共同建立旨在避免爭端風險、迅速解決摩擦的規範和機制是當務之急。
同時中日之間也需要建立規範,但實現這一目標的會談尚未取得進展。圍繞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的領土爭端,沒有根本性的解決方案。中日兩國只能找出巧妙的應對方法。
圍繞南海的島嶼領土主權問題,中國的態度成為東南亞擔憂的對象。中國表示「根據國際法加以應對」,但有時卻採取相反的行動。這些行動意在將中國的利益反映到世界秩序中,這一點可以理解。作為大國,這是自然而然的行動。但是,其過程仍必須遵循國際規範。
東南亞各國的目標是與所有主要國家建立良好關係。大國不應強迫東南亞選擇任何陣營。認為「與中國存在領土主權爭端的越南和菲律賓屬於日本陣營」等看法過於膚淺。
比拉哈里·考西坎(Bilahari Kausikan):進入新加坡外交部之後,歷任聯合國大使、駐俄羅斯大使等職務。2010~2013年擔任外交部常任秘書。現在為巡迴大使。現年60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