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有觀點認為,由於俄羅斯侵犯烏克蘭、合併克里米亞,伊拉克和敘利亞持續混亂以及中國加速進軍海洋等狀況,在2014年「後冷戰時代」已經終結。
所謂「後冷戰時代」並不是真正的「時代」,而是從兩國間的冷戰向兩個大國參與其中的更加複雜的世界秩序緩慢過渡的時期。美國與中國的競爭涉及到與冷戰期不同的兩個重要現實。那就是兩國都沒有過度重視意識形態,而且都認識到有必要相互妥協。
 |
美國哈佛大學政治學博士 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 |
美國重返亞洲戰略是否出自真心尚不清楚,雖然有觀點認為美國煽動了美國同盟國與中國之間的緊張關係,但是我並不贊成這種觀點。美國明確顯示出中美避免發生衝突符合兩國的利益。
從中國與印度、中國與日本重啟對話可以看出,中國認識到像過去那樣使矛盾升級不符合自身的國家利益。中國更加明確地認識到,美國並非有意孤立中國,對於美國來説,避免東南亞發生衝突符合其利益,因為東南亞的衝突很可能對全球造成廣泛影響。
另一方面,俄羅斯的普丁政權能否承受住能源價格下跌和歐美發動的制裁呢?俄羅斯經濟持續後退的情況下將産生什麼樣的風險呢?
普丁製造大規模國際危機,引發新形態的東西直接戰爭,這種危險已是必然。雖然這種情況下的後果不堪設想,但無論如何都將給俄羅斯帶來極具破壞性的影響。
如果俄羅斯的經濟持續下滑,歐美可以抑制俄羅斯進一步動用武力,估計會找出能讓人接受的解決方法。我提出的「烏克蘭芬蘭化」方案便是其中之一。但其能否實現將取決於歐美對烏克蘭的穩定化是否給予堅定不移的支援。
我不認為美國已經進入像越南戰爭後一樣的「後退時代」。通過重新分配全球的實力,會發現美國已不再是唯一的霸權國家。美國不得不承認世界已經極其複雜這一事實。
中東的紛爭擴大主要由宗教對立而非美國的干涉主義造成。在這一不穩定的局面下,土耳其、伊朗、沙烏地阿拉伯、埃及及以色列的國家利益更應值得關注。並且,其中單獨一個國家的利益不應該成為美國的全部利益。
((C)Project Syndicate)
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生於波蘭,在加拿大長大。美國哈佛大學政治學博士。在美國卡特政權時期擔任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現年86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