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茲談AI時代人類該如何生活
2018/11/07
美國微軟創始人、現在通過基金會投身慈善事業的比爾·蓋茲日前接受了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的採訪。在以人工智慧(AI)為代表的技術進步日益加速的背景下,蓋茲預測稱「為了創造人類的就業機會,將推進對機器人徵稅」,指出日本要確保競爭力,培養能應對軟體和AI的人才非常重要。
應具備巧妙使用技術的智慧
蓋茲創建的微軟在個人電腦作業系統領域擁有很高份額,長期是IT行業的盟主。微軟壓倒性的優勢刺激了蘋果和谷歌等競爭對手,在構建數位社會的基礎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 |
比爾蓋茲 |
蓋茲離開經營第一線、把工作重心轉向基金會已有10年,但他信依舊顯示出信奉技術的姿態。蓋茲指出「原來人類依靠自給自足的農耕,一遇到惡劣氣候,就陷入營養失調,平均壽命也很短。如今人類通過技術擺脫了這種狀況」。他積極評價了技術的力量,指出技術讓人類得以享受文明的生活,並不斷邁向長壽。
但目前技術迅速發展,在創造市場和提高便利性的同時,動搖社會的風險也在膨脹。自動化系統奪走人類工作等威脅論也無法忽視。
蓋茲指出「正如發電帶來環境污染、汽車帶來交通事故一樣,技術在成為問題解決手段的同時,也將帶來新問題」。他提出看法稱,每當新技術問世,消極的一面都令人擔憂,這也是迫不得已的事,巧妙利用技術的智慧非常重要。
對機器人徵稅有助於創造就業機會
蓋茲表示,機器人能有效提高産品生産和服務的效率。他同時指出「人類因勞動時間減少而獲得自由時間,如何度過這些時間將受到考驗」,人們的課題是找到一種能創造價值的時間使用方式。
不過,蓋茲並不認為機器人會單方面將人趕出職場。他預測稱「不久社會將需要創造就業,對生産資料(機器人)徵收重稅。將採取促進雇用人類的稅制,而不是推動引進機器人」。
因使用方式不同,社交媒體會使個人的視野變狹窄、導致社會分裂。蓋茲對此表示,「決定方向性的是年輕一代,他們的重要性正在加強」。
蓋茲還強調了社會公益活動的必要性。他表示「5歲以下兒童的死亡人數1990年超過1200萬人,但如今降至不到600萬人」,這是藥品開發和供給體制完善等的成果。此外,每天生活費低於1.9美元的極度貧困者從世界人口的36%減少至9%。蓋茲總結稱「中國和印度的經濟增長超過日美。世界變得更加平」。
作為課題提及的是非洲。蓋茲表示「到本世紀中葉,90%極度貧困者將集中於非洲」,比以往更加需要對教育等投資。要擴大藥品等創新的惠及範圍,「需要顯著降低成本」。
蓋茲的基金會的活動跨越國境不斷擴大,但美國由重視確保本國利益的川普總統領導。蓋茲指出,現政權下的美國「對於全球化和構建與他國的關係處在比較消極的環境中」。他表示貧困國家的局勢穩定也有利於美國,美國應繼續承擔作為資金援助國的職責。
同時,他還表示「包括氣候變化和消滅疾病等在內,全球不攜起手來就難以解決的事情還有很多」。針對世界經濟呼籲稱,「堅信通過加強貿易,將變得更好」。
日本的課題是培養人才
與擁有GAFA(谷歌、亞馬遜、Facebook、蘋果)的美國、以及不斷崛起的中國相比,日本作為創新肩負者的影響力淡薄。是否存在突破口呢?
![]() |
比爾·蓋茲進行發展中國家支援活動(資料圖) |
「科學和工程學是創新的源泉。日本有很多相關的企業和技術人員,對日本來説將發揮作用」。不過蓋茲分析稱,要取得結果「必須適應軟體和AI」。蓋茲稱「如果具備能向企業輸送經過良好訓練的人才的教育制度,日本企業就能保持像現在豐田那樣的國際競爭力」。
蓋茲表示「日本擁有亞洲相關專業知識。日本製藥公司為疾病治療作出貢獻,同時在基礎設施開發和水的衛生管理方面也取得成績」,對於加強蓋茲基金會與日本的合作顯示出積極態度。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評論員 村山惠一,佐藤浩實 矽谷
比爾·蓋茲(Bill Gates):
從美國哈佛大學退學,1975年和朋友保羅·艾倫(Paul Allen)創建微軟,把此前附屬於硬體(設備)「配角」的軟體培育為一大産業,獲得了鉅額財富。2000年與妻子梅琳達建立比爾及梅琳達·蓋茲基金會。基金會擁有約1500名僱員,致力於醫療、消除貧困和教育等問題。現年63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