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爾·尤金:石油新世界地圖已形成

2023/01/06


  2022年受到俄羅斯進攻烏克蘭的影響,石油和天然氣的價格上漲。歐美對俄羅斯産能源交易實施限制,正在加強對俄制裁。作為能源問題權威的丹尼爾·尤金指出:「石油市場已經脫鉤」,指出由於規避俄羅斯産石油的趨勢等影響,「(交易)變得複雜」。有可能導致需求方的採購成本提高。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針對2023年能源市場面臨的風險進行了採訪。

    

  記者:您如何預測2023年的石油行情?

    

  丹尼爾·尤金:我認為在基本情境下,北海布蘭特石油將徘徊在每桶90美元左右。歐佩克+(包括石油輸出國組織和未加盟的俄羅斯等)為了避免財政惡化,將試圖防止油價低於80美元。不過,存在烏克蘭戰爭等發生意外變化,價格大幅波動的可能性。

 

標普全球公司副董事長 丹尼爾·尤金

   

  焦點是維持貨幣緊縮的央行何時認為足以遏制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明顯對世界經濟構成壓力,還對能源市場造成影響。

   

  記者:俄烏衝突將如何影響世界石油市場?

    

  丹尼爾·尤金:石油的新世界地圖已經形成。此前並不重視俄羅斯石油的印度與中國一起,成為俄羅斯産石油的最大進口國。印度此前進口的中東石油目前正在被運往歐洲。

    

  除了伊朗等一部分例外,此前在全球自由交易的石油市場如今已經分裂。俄羅斯石油失去了最大需求方歐洲,在設定價格上限的制裁之下,以大幅折扣價格交易。這種狀況將摧毀俄羅斯被納入世界經濟的過去22年的成果,能源是最為顯著的案例。

   

  由於脫鉤,市場的效率將惡化。這是因為市場參與者必須充分注意要以價格上限以下的價格採購俄羅斯石油,石油市場增加了複雜性。

    

  記者:七國集團(G7)實施的對俄羅斯産石油的價格上限制裁是否充分發揮了作用?

 

  丹尼爾·尤金:由於世界經濟減速導致的原油價格下跌、市場參與者對超過上限時發生的責任的擔憂以及油輪運費上升,價格上限目前正在發揮功能。俄羅斯原油的價格低於作為上限的每桶60美元,正在實現打擊俄羅斯用於籌集軍費的石油收入這一目的。

    

  記者:俄羅斯總統普丁提出了對於實施價格上限的國家的報復措施。

    

  丹尼爾·尤金:這一法令非常曖昧,似乎沒有很大的效果。這是因為買家在簽約時並沒有什麼提及上限價格的理由。預計俄羅斯産的海上原油7成出口到印度和中國,這些國家均不承認價格上限。俄羅斯由於政治和經濟原因,並不打算減少對印度和中國的銷售。

   

  記者:歐洲試圖降低對俄羅斯産天然氣的依賴。

      


     

  丹尼爾·尤金:歐洲的態度與以前相比從根本上改變。不過,歐洲的經濟和産業付出的代價巨大。歐盟(EU)給天然氣價格設定上限,試圖防止傷害過度加重。

    

  歐洲正在從俄羅斯的天然氣轉向液化天然氣(LNG)。今後,歐洲和亞洲之間的LNG爭奪戰或將加強。

    

  記者:受危機的影響,能源的穩定供應的重要性提高。

    

  丹尼爾·尤金:歐美等主要國家此前忘記的能源安全保障已成為非常重要的課題。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關注提高,很多銀行表示不再向能源開發提供融資。如果投資減少,能源將出現短缺,價格將隨之上漲。

   

  這對發展中國家的打擊尤其巨大。為了實現經濟增長,有必要開發能源基礎設施,也需要融資。發展中國家感覺,儘管(應對的課題的)優先級有所不同,但已開發國家試圖將氣候變化問題強加給自身。這種「南北差距」非常明確。

    

  能主導現實性討論的日本支援亞洲的能源轉型,對於應對氣候變化和經濟發展等非常有效。

    

  記者:同時追求脫碳化和能源穩定供應是否存在矛盾?

     

  丹尼爾·尤金:這是時機的問題。如果過度尋求提前達成脫碳化目標,有可能陷入投資短缺,引發嚴重的問題。

    

  記者:轉向可再生能源所需的銅等礦物資源的産地分佈不均。

   

  丹尼爾·尤金:我認為這種風險正在被低估。要獲得2050年氣候變化目標所需的銅量,今後15年必須將銅産量增至2倍。開發新礦山需要16~25年等漫長的時間,實現目標或許很困難。

     

  記者:光伏面板等的供應鏈也集中於中國。

    

  丹尼爾·尤金:在能受益於全球化的時代隱憂很少。目前已進入中美等大國間展開競爭的時代。很多對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持積極態度的人並未充分理解其背後的供應鏈。

      

  記者:您如何看待臺海風險?

   

  丹尼爾·尤金:如果事態表面化,將給世界造成巨大衝擊,能源市場將陷入混亂狀態。有可能帶來石油價格高漲。烏克蘭戰爭的教訓之一是制裁非常困難。中國與美國和日本等世界經濟緊密聯繫,發動制裁的一方自身也將承受痛苦。

   

  丹尼爾·尤金(Daniel Yergin):

  以榮獲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的《石油世紀》(The prize)、《能源重塑世界》(The Quest:Energy,Security,and The Re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制高點:世界經濟之戰》(The Commanding Heights: The Battle for the World Economy)等著作而聞名的能源問題權威。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在英國康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浜美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