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牛」陷苦境,越養越賠錢

2020/05/28


  日本「和牛」作為高級食材受到全世界的歡迎,2019年的出口量同比增加約2成,需求呈增加態勢。但新冠疫情構成不利因素,批發價4月跌至7年零6個月以來的最低水準。日本國內消費無法彌補出口的減少,行情復甦很可能需要較長時間。價格下跌使「和牛」養殖戶收入減少,嚴峻狀況或將持續。

       

神戶牛等的知名「和牛」在海外仍受歡迎

             

  「(5月黃金周)是史上最糟大型長假,遭遇到相當於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後的衝擊」,「和牛」價格持續下跌使市場相關人士很傷腦筋。作為價格指標的東京市場A4級別「和牛」(去勢牛)2020年4月均價為1706日元/千克(約合人民幣113元),同比下跌約3成。

             

               

  而就在短短數月前,由於訪日遊客消費和出口強勁,「和牛」價格還持續高位。但是,此前期待的東京奧運會將帶來的消費增加也因奧運延期而化為泡影。此外,餐飲店避免營業也對「和牛」價格構成沉重打擊。

             

  在餐飲和旅遊需求減少的背景下,日本家庭消費的增加帶來少有的曙光。在東京都內的超市,5月上旬的「和牛」銷售額比上年同期高出逾3成。

              

  不過,超市主要銷售腿肉和肩里脊肉等比較廉價的部位。出口和餐飲店使用的西冷和菲力等被稱為腰肉的高端部位的需求仍處於蒸發狀態,庫存持續增加。


            

  一家大型流通業者的4月腰肉庫存達到上年的1.7倍。冰箱已經裝滿,業者表示「採取將貨物堆起來等舉措,勉強騰出保存空間」。很多「和牛」相關人士表示,「‘和牛’呈現依賴訪日遊客和出口的需求結構。僅憑日本國內無法完全消費」。

              

         

  行情下跌直接導致養殖戶收入減少。岩手縣的「和牛」養殖戶不安地表示,「即使賣出去也沒法獲益。不知能在多大程度上承受這種情況」。

             

  「和牛」的肥育養殖戶會在牛犢市場購買7~10個月的牛犢,約飼養20個月後出欄。目前出欄的「和牛」是押注奧運需求而高價購買的牛犢。20個月前,每頭黑毛「和牛」牛犢的均價高達75萬日元(約合人民幣4.9萬元)左右。

          

  如果以4月「和牛」1700日元/千克(約合人民幣113元)的行情出欄,花75萬日元買的牛犢養到500千克後,價值85萬日元(約合人民幣5.6萬元)。另一方面,75萬日元牛犢錢加上每月約2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325元)的飼料費等各種費用,1頭「和牛」的養殖費用為115萬日元(約合人民幣7.6萬元)。即使出欄,養殖戶也將大幅虧本。

         

  很難預測約2年後「和牛」的長期需求,養殖戶將在「和牛」出欄前進行增重等調整。但延長出欄時間會提高飼養牛的死亡風險,因此很難推遲供貨。

        

  即使日本的緊急事態宣言被解除,也難以想像「和牛」需求會迅速恢復。很多聲音擔憂,「在此次降價中或將出現難以承受的養殖戶」。如果生産基礎崩潰、將來的生産減少,「和牛」價格將再次上漲,有可能導致消費者進一步遠離。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嶋田航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