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青梅價格高漲,原因與中國美容熱潮有關
2022/03/18
在日本,便當裏有顆日式梅乾會讓人感到舒心,而一口日式梅酒也能令人溫馨不已。青梅在日本人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存在,然而日本的青梅從2019年開始連續2年歉收,批發價直到上季都居高不下。雖然日本想靠進口來彌補,但中國産青梅在中國國內的消費旺盛,缺乏出口餘力。在日本市場,今年的青梅要從5月才正式開始上市交易,但對供應不足的擔憂較為嚴重。
![]() |
青梅在日本人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資料) |
「連續2年歉收還是第一次」,製作日式梅乾的日本老字號商鋪紀州細川(和歌山縣南部町)的細川達矢社長介紹了近年的異常情況。佔日本青梅産量7成的和歌山縣2019年受到了颱風災害。2020年由於暫時的暖冬,青梅1月上旬就開花,結果授粉不順利。
連續2年歉收,批發價高漲
從青梅的日本全國收穫量來看,2018年基本與往年持平。但2019年同比減少2成至8萬8100噸,2020年進一步減少近4成至7萬1100噸。由於供應減少,批發價暴漲,據日本農林水産省介紹,2020年的平均價格為611日元/公斤(約合人民幣33.3元/公斤),是2018年的1.7倍。由於從1980年代開始幾乎一直穩定在200~400日元左右,因此600日元左右的價格讓相關人士感到吃驚。
![]() |
梅乾從最初準備階段的加工開始,需要2年左右才能供貨,即使有一年歉收,廠家也可以與前後年均衡調整進貨。但由於連續2年歉收,收穫順利的2021年的批發價也難以穩定,日本農林水産省的調查統計結果顯示,交易集中的5~7月的平均價格超過600日元/公斤。
除了日本國內歉收外,替補供應商中國的變化也成為批發價暴漲的一個原因。日本國內消費的青梅一半左右依賴進口,其中9成來自中國。但2021年從中國的進口量比最近最多的2004年(4萬7400噸)少6成。原因是供應餘力有限。
中國的種梅農戶減少,需求增加
青梅的原産地被認為在中國。約3000年前中國就使用燻製的青梅來退燒等。但食用青梅的情況並不多,據説,對於農戶而言,以前青梅是用來出口日本的「賺錢作物」。
但到了2000年代,中國農戶紛紛改種荔枝等經濟效益更高的作物。2010年代,中國出現了青梅美容熱潮。用砂糖等醃漬發酵而成的青梅被認為有助於美容養顏,在日常生活中食用青梅的動向擴大。還出現了添加天然人參精華等宣傳美膚效果的商品,通過網路銷售等渠道出現在市場上。
![]() |
農戶減少,需求卻出現增加,在兩種因素的作用下,中國市場上的青梅價格呈現出上漲趨勢。經營青梅的一家商社的相關負責人説「對中國農戶來説,面向日本種植青梅的優勢下降」。在日本流通的中國産青梅的價格過去只有日本國産青梅的十分之一,但現在二者的價差只有1~2成。僅從價格方面來看,對於日本的加工企業,中國産青梅的優勢減弱。
另一方面,日本農戶後繼乏人的問題比較嚴重。2020年,青梅的一大産地和歌山縣田邊市的農戶數量(不含自給型農戶)為1708戶,10年裏減少了3成。該縣南部町役所(村政府)的負責青梅事務的課長平喜之表示「很多是60歲以上的農戶,後繼乏人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日本也出現了尋找對策來打破這種局面的動向。日本梅乾生産企業Umehikari(和歌山縣南部町)由社長山本將志郎於2019年創立,他曾是北海道大學的研究人員,出於「這樣下去(日本)梅乾文化會衰退」的危機意識,繼承了種植青梅的家業並創立了該公司。
![]() |
該公司接納了和歌山縣以外的年輕人等希望務農的人,將自己公司的農園和租來的棄耕地當做實習場所。參加實習的竹川恭平説,將來打算自己創業,「利用老年人難以種植的山坡等開設農園」。
日本的家庭收支調查顯示,一戶日本家庭(2人以上)每年用在梅乾上的支出為1402日元(約合人民幣76.5元)。雖然比2000年減少兩成,但由於人們的健康意識提高,近年來呈現消費回暖的趨勢。今年,在和歌山縣,青梅開花十分順利,相關人士預計供求關係將會緩解。為了切實應對需求的恢復,離不開穩定的供應。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朝香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