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水産出口重回增長,鰤魚打開中國外銷路
2024/03/07
因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排放核處理水,中國禁止進口日本水産品已半年有餘。日本農林水産省3月4日公佈的數據顯示,1月水産品出口額為204億日元,同比增長3%。日本漁業者為了確保新的出口目的地而四處奔走,鰤魚正在打開銷路。
![]() |
這是2023年9月以來日本水産品出口額首次超過上年同期。對增長做出巨大貢獻的是交易額較大的珍珠。借助珠寶展會等,香港市場的洽購增強,出口額增至2.1倍的24億日元。
2023年8月處理水排放後,中國大陸對日本食用水産品實施全面禁運。香港也停止進口福島縣等10個都縣産的産品。日本漁業者和農林水産省為了遏制出口減少,一直在努力開拓東南亞和歐美的銷路。
取得成果的是鰤魚。1月的出口額增長0.3%,達到29億日元,按數量計算增長20%,達到2742噸。
![]() |
鰤魚的出口銷路開拓已取得成效 |
從事水産加工的新海屋(宮崎縣延岡市)透露,曾佔銷售額1成的銷往中國大陸的冷凍鰤魚失去銷路,一直在推進對台灣、泰國和美國出口的洽談。該公司社長小川裕介針對成效表示:「(銷往中國大陸部分的)損失有望得到彌補」。
愛媛縣宇和島市的水産加工企業IYOSUI也表示,與禁運前相比,對美國和東南亞的鰤魚出口增加了5%至6%。該公司社長荻原達也針對歐洲表示:「雖然還不足以填補空白,但可以確保客戶,感覺取得了成效」。
日本的貿易統計數據顯示,成為鰤魚出口目的地的國家和地區在處理水排放啟動的2023年8月為25個。截至同年12月已達到30個。
一方面,曾在中國深受歡迎的海參在開拓銷路方面進展緩慢。日本基本上出口加工産品,1月份的出口數量下降35%,降至12噸。按金額計算下降13%,為7億日元。
海參的出口極度依賴大中華地區。截至2023年8月為4個國家和地區的出口目的地在同年12月為6個。雖然出現開拓美國市場的動向,但出口規模每月僅為數十公斤。開拓幾乎沒有海參飲食文化的歐美市場的難度很大。
在青森縣陸奧市(Mutsu City),該市的川內町漁業協同組合對2023年11月以後捕獲的海參開展的加工作業漸入佳境。該漁協表示,乾海參對香港的銷售價格在中國大陸禁運後下降了3~4成,目前進一步下降3成。批發價為每公斤5萬日元,降幅明顯。
扇貝也陷入苦戰。1月的出口數量同比減少14%,降至1868噸,按金額計算減少19%,降至27億日元,作為食用水産品下滑至第2位,低於鰤魚。扇貝還出現過剩跡象,豐洲市場(東京江東區)的批發商的批發價目前為1公斤2800~3600日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成。
東京海洋大學的副教授原田幸子強調稱:「需要在推銷上下功夫,包括繼續推進銷路擴大,同時根據出口對象的飲食文化提出食用方案等」。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吉岡櫻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