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3大車企佈局後中國時代
2014/10/15
3大車企之所以相繼發佈中期計劃,是因為進入今年以來,其經營體制均發生了重大變化。通用汽車因去年底美國政府撤資,實現了「去國有化」,又在1月迎來女性首席執行官(CEO)瑪麗·芭拉(Mary Barra)上任。福特則由前馬自達社長馬克·菲爾茲(Mark Fields)於7月就任CEO。克萊斯勒雖由塞爾吉奧·馬爾喬內連任CEO,但於10月12日完成了與義大利飛雅特的經營整合。
3大車企均希望突出已渡過經營危機之後的重建階段,正加快推動成長戰略的姿態。而3大車企定位為增長支柱的都是亞洲市場。福特的菲爾茲強調稱,「亞洲仍然蘊藏著巨大的可能性」。
不過對於作為最大市場的中國,3大車企的看法存在分歧。
在華份額排在第2位,具有領先優勢的通用將實施140億美元規模的鉅額投資,僅車輛組裝工廠就將新建5處。到2018年之前計劃將年産能提高50%以上,達到540萬輛。但實際上銷售目標略低,為490萬輛。剩餘産能將用於出口。將利用在中國的壓倒性規模來降低成本,拓展其他新興經濟體市場。「著眼於後中國時代的在華投資」這一點是此次計劃隱藏的關鍵點。
與此同時,福特和克萊斯勒在中國的增長空間仍然巨大。福特剛剛投放了高檔車「林肯」。今後將把專賣店從8家增加至25家,同時還將增加車型。福特在中國市場此前以銷售利潤率低的小型車為主,希望借助「林肯」車將中國打造成盈利市場。克萊斯勒則將通過唯一的全球車型——「吉普(Jeep)」來拓展市場。
但是,福特和克萊斯勒同樣將著眼後中國時代採取應對舉措。福特將中國、泰國和印度定位為「3大轉運中心」。希望將投資集中於零部件産業聚集的上述3國,以提高投資效率。尤其是泰國和印度將被定位為面向全球的小型車供給基地,將考慮向非洲、墨西哥和東南亞等國出口。
克萊斯勒還將全面進軍巴西。飛雅特已經擁有當地20%以上份額,位居巴西汽車銷量首位,但主要以小型車為主。克萊斯勒將在當地生産具有優勢的大型SUV(多功能運動車),以提升層次。
3大車企另一個共同點是完全沒有提到在表現非常強勁的北美的工廠新建計劃。美國市場在很大程度上依賴金融行業,此前因雷曼危機遭受打擊的教訓似乎仍然記憶猶新。
(杉本貴司 紐約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