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之巔(4)産業報國

2015/01/19


  「在民主黨政權時代,豐田因為虧損連稅都交不起」,在約4000人聚集的足球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60歲)大聲説,「如今納稅已有5000億日元,難道不是因為‘安倍經濟學’而發生了巨大變化嗎?」在臨近眾議院選舉的2014年12月8日,安倍來到了豐田的「根據地」——愛知縣豐田市。
  
安倍晉三來到豐田市進行助選活動(2014年12月8日,愛知縣豐田市)
  從1996年引進小選舉區制度以來,在工會擁有強大勢力的愛知縣,特別是豐田市所在的第11選區,民主黨連續6次贏得了勝利。上次日本首相來豐田市助選,還是小泉純一郎(2005年)。安倍那天強調了提高工資等中小企業政策的重要性,稱「已要求豐田章男社長給員工加薪」。不過豐田負責人事的常務董事上田達郎(53歲)露出了不肯輕易讓步的表情。

  從零部件到銷售,豐田在廣大範圍內居於汽車産業頂點,旗下僅集團企業就擁有30多萬員工。豐田在決定就業和工資水準方面具有巨大影響力。借助「安倍經濟學」帶來的日元貶值,豐田業績大幅改善,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開始要求豐田採取回報日本社會的「相應行動」。

  2014年10月,豐田採購負責人拜訪了愛知縣的各家零部件廠商,目的是通知豐田「將取消前些日子確定的降價」。豐田每年分2次向供應商要求降低零部件價格。今年豐田首次決定不要求約450家一級供應商降價。「中小企業和大型企業的業績差距正在擴大,在和豐田討論時,對方採取了行動」,日本經濟産業省官員透露豐田此次向供應商「讓利」背後有日本政府的推動。

  但是,日本政府和豐田的利害關係並非永遠一致。在此前長期持續的日元超升值時代,豐田的生産已轉移至海外,幾乎沒有可從日本出口的汽車。龐大的設備和供應商難以輕易重返日本。日本政府要求「通過出口增加支撐國內就業」,但這種説法在豐田看來是脫離現實的建議。

  今年春季,豐田首款海外混合動力車(HV)的生産啟動準備工作迎來緊要關頭。預定2015年上市的「卡羅拉」混合動力將在中國開發核心零部件。該業務的領導人、專務董事奧平總一郎(58歲)是一直負責燃料電池車開發等的技術部門的靈魂人物。「在中國服務中國」,奧平如今常駐中國,不斷鼓勵開發團隊。

  豐田的社訓中有著「産業報國」詞句。肩負日本重托的「豐田」和在世界上戰鬥的「TOYOTA」,越是發展壯大,這兩塊招牌就越會相互抵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