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汽車日前提出2012財年(截至2013年3月)合併決算實現營業利潤1萬億日元的業績目標。雷曼危機、召回門、東日本大地震,豐田熬過長達4年的苦難日子,其中的動力就是豐田固有的腳踏實地「改善」。不過,1萬億日元僅相當於豐田頂峰時期利潤的一半。霸主豐田真的能復活嗎?
2012的開門紅
到底該發佈什麼樣的業績目標?進入5月,直到發佈前,豐田都一直在進行探討。豐田高管表示,「今年是經歷了洗練展現復活勢頭的一年。目標不能定得太低」。在事先準備好的多個方案裏,最終選擇的是「1萬億日元」。
豐田自信的背後是有良好的銷售勢頭。日本IHS汽車調研公司的數據顯示,今年1~3月豐田在全球的銷售份額為11.3%,超過德國福斯(10.6%)和美國通用(9.5%),拔得頭籌。除了混合動力等車型銷量增長外,本年度不再有大地震和洪水的影響。
不過,就算是達到1萬億日元的營業利潤目標,市場評價也會有褒有貶。豐田曾設定的銷售額營業利潤率目標是10%,而2012財年的利潤率還不到5%。而南韓現代汽車等部分廠商的利潤率已高達10%,想要趕上去還需要解決很多的問題。
焦點之一就是豐田章男社長所説的確保年産300萬輛的日本國內産能。日産汽車等廠商正在逐漸將主力汽車的生産轉向海外,以形成可以應對日元升值的生産體制。而豐田雖然被批評産能過剩,但還是對調整生産體制非常慎重。
雖然在美國和中國銷售的汽車已經開始逐步轉移到當地進行開發,但是在日本國內,豐田去年1月時隔18年之久在宮城縣投産了組裝工廠,開始生産出口海外的小型車「雅力士」。本月11日又開始在這裡生産新款卡羅拉。
豐田章男對保證國內300萬産能一事強調説:「這不是感情用事,而是需要日本的生産技術實力」,認為日本是誕生尖端技術之地。其中也有如果豐田撤出日本,日本汽車産業就會衰落的責任意識。
納稅的意義
如此富有責任感的豐田在日本國內業務的單獨決算中正面臨著連續4個財年(截至上財年)的虧損。2011財年也虧損了4000多億日元。其實如果減少出口、降低産能,盈虧或許有可能好轉。但一向重視雇用規模的豐田面臨著進退兩難的尷尬處境。
豐田章男也説過,「不只是合併損益,同樣重視日本國內業務的單獨損益」。豐田高管説豐田奉行的「産業報國」的創業理念不僅僅意味著維持雇用規模,還包含著實現國內業務的單獨盈利,「只有納稅才能體現企業存
 |
5月11日 豐田社長在介紹新款卡羅拉 |
在的意義」。
目前豐田的宮城工廠正下功夫採取在生産線上讓汽車橫向移動,從而將生産線縮短35%等各種措施以期降低成本。員工間互相激勵要儘早消除本財年的700億日元單獨決算虧損預測。
但日元走高勢頭不減,形勢依舊嚴峻。在這種情況下,保持日本國內年産300萬輛,其中一半出口海外的豐田業務結構真的能夠持續下去嗎?
以利潤和分紅來回報股東、以雇用來回報職員、以稅收來回報國家,在感受著這種理想是作為日本代表企業宿命的同時,豐田仍在苦苦摸索前行之路。
(藤本秀文 西岡貴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