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車在中國存在感大漲

2017/11/17


      日本車企正在全球最大的新車市場中國實現快速增長。雖然中國市場整體的增長率只有4%出頭,但本田、日産和豐田三大日本車企10月卻表現出2位數的強勁增長勢頭。在2017年的中國新車銷量榜上,日系車企首次佔據全年銷量前3~5位已基本成定局。在南韓現代汽車的銷量因政治因素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日系車在品質和成本上的優勢被重新認識。

 

      「這款車可以便宜3萬……」,11月上旬走進了廣州市內的一家經營南韓現代汽車的銷售店,在向一位20多歲的女銷售員詢問主力車型「伊蘭特」的價格時,她突然給出了一個大膽的折扣價。即便如此,我還是表現出不感興趣的樣子。於是,她繼續説:「如果您真買的話,價格還可以再便宜一些」。

         

在南韓現代汽車的銷售店,看不清前景的艱難局面依然在持續(11月,廣州市內)

       

      目前,現代汽車在中國銷售情況慘澹。1~10月的實際新車銷量同比減少40%。因薩德問題而從年初開始的抵制南韓産品的行動至今沒有平息。

   

      現代汽車多年來一直將中國視為「大客戶」,繼2強大眾和通用(GM)之後,在中國鞏固了銷量第3的地位。

 

      現代汽車通過拉攏中國各地的官員,與地方政府親密往來,獲取了公共交通機構的龐大計程車需求等,從而擴大了銷量。但現代汽車相關人員表示,從前的交往方式産生的副作用在這次「完全得以顯現」。預計今年在中國市場銷量排名將跌落至8~9位。

    

       一方面,抓住現代汽車銷售低迷這一機會的是日系3大車企。本來現代汽車的商品就表現平平,車體較小、價位與日系車接近,而設計也沒有歐洲廠商豐富。

   

本田的銷售增長勢頭尤為突出,大有超過日系車企中排名中國市場第一的日産的勢頭(廣州市內的新車銷售店)

  

      日系各大車企認為「現代汽車銷售下滑對日系車企最有利,成為最大的銷售增長機會」,因此從年初就展開了攻勢。各車企通過強化網路廣告、增加戶外展示活動,將現代汽車的客戶吸引到自己這邊。這一徹底圍堵現代汽車的戰略成為日系車如今銷量大增的原因之一。

 

      熟悉中國汽車市場的日本瑞穗銀行主任研究員湯進也分析認為:「預計現代集團今年整體的銷量將比去年減少90萬輛,銷量下滑的部分主要流向了日系車企」。

 

      僅從10月份的銷售數據來看,這種態勢也是一目了然。現代汽車銷量大幅減少23.4%,持續下滑,而日産則增長18.2%,本田增長14.5%,豐田增長13.5%,均實現強勢增長。

    

   


      不過,日系車企表現強勁也不僅僅是因為現代汽車的低迷。日系車企的成本削減效果也成為一大優勢。在日系車企中勢頭最猛的本田推出了多款SUV。暢銷車「繽智(VEZEL)」和「XR—V」的車體幾乎實現了通用化,只有車名和外觀稍有不同。

 

      由於大部分零部件都實現了通用化,即使發售2款車型,單純計算開發成本也僅為平常的2分之1。這樣一來就能夠降低銷售價格。在廣東的本田4S店,一位30多歲的男性顧客表示「和以前的本田車相比價格更容易接受了。SUV的種類也很豐富,不知道買哪一款好了」。

 

      2012年,因日本國有化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而引發的反日遊行擴大至全中國。那一年,在中國的外資汽車廠商的銷量紛紛增長,而日系3大車企的銷量卻聯袂下滑。一度被認為「在中國再也無法取勝」的日系車企眼下正在逐步提高存在感。

  

      中國正加速走向純電動汽車時代。雖然中國的汽車市場容易受到政治因素影響,一名歐美系汽車廠商的銷售主管指出:「但是在純電動車領域,日系車企應該也會發起有力攻勢。估計將成為成為棘手的競爭對手」。其他外資汽車廠商也加強了對日系的警惕。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村裕 廣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