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系零部件廠商在中國市場遇挑戰

2017/12/27


  面對目前堅挺的中國市場,沖壓零部件廠商H-ONE等本田系的零部件企業卻並未對前景感到樂觀。原因在於這些企業受到了中國政府推動普及純電動汽車(EV)政策的衝擊,同時作為競爭對手的中國當地零部件廠商也成長起來。

 

本田的汽車

   

  本田目前的在華業務表現堅挺,東風本田的「思域」和廣汽本田的「淩派」等轎車暢銷。2017財年(截至2018年3月)的在華銷量比最初計劃增加4萬輛,達到139萬輛。

       

  本田系的零部件廠商也從中廣泛受益。第2財季上調2017財年(截至2018年3月)合併銷售額和營業利潤預期的企業有TS TECH、京濱、SHOWA Corporation、八千代工業、F.tech、H-ONE、武藏精密工業、F.C.C.等8家。

    

  H-ONE的合併銷售額比期初計劃增加12%,達到1900億日元。該公司社長金田敦表示,「中國市場勢頭強勁。我們工廠的開工率已超過100%」。

      

  本田2019年將在武漢市啟動東風本田第3工廠,各零部件廠商也在加以應對,八千代工業將在武漢增設汽車天窗等的生産線。

      

  本田的SUV車型「CR—V」在主戰場北美表現強勁。此外,9月還啟動了主力轎車「雅哥」新款車型的量産。但由於轉換車型導致産量減少和訂單競爭日益激烈,本田系10家發佈各地區業績的零部件企業中,7家的北美業務出現營業利潤下滑,2家虧損。零部件廠商對中國的依賴度進一步提高。

   

  不過這些企業認為並非只要在中國拓展業務就能保證增長,每天都在打起精神,並未掉以輕心。

     

  中國政府2019年將引進新能源車政策,一家零部件廠商的高管對此感到不安。該政策以整車企業為對象,要求車企根據在華産量生産一定比例的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V)。政府希望借此改善環境,但豐田和本田的混合動力車(HV)並不包含在新能源車範圍內。

     

  這位高管懷疑中國可能希望借此排除日系車。這是因為他感覺新能源車政策類似於限制發放摩托車牌照的政策。自1990年代前半期起,中國以環境污染為由在沿海城市限制發放摩托車牌照。這成為原本在城市具有優勢的本田摩托車陷入苦戰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生産燃料噴射裝置的京濱認為,要在電動零部件産業生存下來,政策變化有可能成為轉變經營的機會。

     


      

H-ONE於2016年投入運作的大型沖壓機

     

  京濱還涉足「功率控制單元」業務。這種設備能夠控制電池的電流、電壓,有望延長純電動汽車的續航距離。該公司社長橫田千年12月15日表示,「將來需要在中國本地化生産」。京濱正在與多家企業展開洽談。

    

  一方面,中國本土的零部件廠商也成長起來,訂單競爭越來越激烈。部分本田系零部件廠商也開始改變戰略。H-ONE於2016年在武漢工廠引進了大型沖壓機,但近期計劃取消與之相關的大型投資。社長金田敦認為,與大型投資相比、更應開動腦筋提高生産效率。

   

  對於很多企業而言,今後如果希望取得增長,中國市場不可或缺。遠離中國市場並非上策。中國相關政策的變化和競爭對手的增加也可以視為鍛鍊本田系企業的機會。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古川慶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