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正迅速向豐田靠攏
2019/09/02
松下和豐田之間的距離正在迅速拉近。雙方1月宣佈整合車載電池業務、5月宣佈合併住宅業務。松下此前曾把這兩項業務定位為成長支柱,由於難以實現獨立增長,不得不借助豐田的力量。但松下目前的股價比1月宣佈與豐田在車載電池業務上合作時下跌近3成。與美國特斯拉的合作成果寥寥,松下需要探尋新的增長領域。
1月21日早上,松下社長津賀一宏(62歲)和董事們參拜了京都的石清水八幡宮。這是每年年初的例行儀式。第二天就要宣佈與豐田設立車載電池新公司,津賀一宏的表情顯得很嚴肅。
![]() |
豐田社長豐田章男(左)和松下社長津賀一宏(右)(2017年12月,東京) |
2017年12月,津賀一宏與豐田社長豐田章男(63歲)在媒體面前握手。當時是在東京一家酒店裏華麗地宣佈已開始探討在車載電池領域合作。但到了2019年1月22日,宣佈成立新公司的發佈會卻放在豐田位於名古屋市的會議室。出席者也只是事務級人員,表明豐田已經掌握了主導權。
新公司將在2020年底之前成立,由豐田出資51%,松下出資49%。松下在日本國內外的4家車載電池工廠將轉移至新公司,成為名副其實為豐田生産電池的廠家。
![]() |
「奉若神明」,一位松下員工這樣預測本公司和豐田未來的關係。儘管雙方的管理層強調「對等精神」,但業務一線還是會顯示出實力差距。
松下在車載電池領域擁有世界上屈指可數的規模和技術。儘管如此,在新公司的出資比例上仍甘居次席,這是因為看到了合作的諸多好處。例如新公司的電池通過松下進行銷售、設備投資主要由豐田承擔等,全是有利條件。電池的銷售也更有保證。
要想保持業務的競爭力需要在生産設備和研發方面投入鉅資,而這正好可以發揮豐田的資金和購買實力。松下高管表示,「電池業務難以把控方向,此次根據經驗做出了判斷」。
但也有相當多的觀點認為這是「業務調整的一環」。原因之一是本應作為松下增長引擎的面向特斯拉的車載電池業務未能走上正軌。
特斯拉首席執行官(CEO)馬斯克4月十分罕見地在推特上發文稱「松下的電池單元供應制約‘Model 3’的增産」。
![]() |
電池工廠「Gigafactory 1」(Reuters) |
特斯拉和松下在美國內華達州聯合經營的電池工廠「Gigafactory 1」生産面向主力純電動汽車特斯拉Model 3的電池。松下生産名為「Cell」的核心部件,特斯拉將其組裝成電池模組安裝到汽車上,但雙方的生産步調總是不合拍。
「就像是有血緣關係的家人,有些話就會比較容易説出口」。松下社長津賀一宏在5月的財報發佈會上將馬斯克的發言搪塞過去,但松下方面的不滿仍在不斷積聚。
Model 3最初計劃在2017年底達到每週生産5000輛的盈虧平衡點。但由於特斯拉的問題,直到2018年中旬才得以實現,松下的利潤也被削減。
特斯拉收購了從事儲能技術研發的麥克斯韋技術公司(Maxwell Technologies),此舉被視為要與松下保持距離。松下高管稱,「特斯拉從一開始的目標就是自主研發、生産車載電池」。一旦特斯拉決定獨自研發生産車載電池,很容易影響雙方的合作關係。
松下的車載電池分為供應豐田等的「方形」和供應特斯拉的「圓筒形」,兩者有很大不同,要實現盈利都很困難。在家電等此前一直穩定産生利潤的業務陷入苦戰的情況下,松下已經很難有餘力來扶持車載電池業務。
松下在住宅業務方面也聯手豐田。5月宣佈對等出資成立新公司,把獨棟住宅等相關業務合併到一起。並邀請與雙方關係都比較密切的三井物産也出資,取消此前的合併子公司。新公司的目標是開發智慧城市等「城市建設」。
「估計是品牌影響力下降,描繪不出什麼展望了」。一位大型房企的高管對此冷眼旁觀。原因是松下滿足於在獨棟住宅行業裏排名靠後的現狀,在日本國內市場萎縮的情況下只會越來越差。資金回流速度慢、利潤率低的住宅業務已經不被投資者看好。在業績不斷惡化的情況下,選定經營方向成為當務之急。
強大的合作夥伴能否帶來成果
松下和豐田正在接近,問題是能否通過合作有所收穫。
「我是豐田的石田,您家老爺子能不能回個電話」。50年前的名古屋市,在松下電器産業的辦公室裏,後來的社長中村邦夫(80歲)拿起電話後,聽到對方説了這麼一句。打電話的是時任豐田汽車工業社長的石田退三,老爺子則是指松下創始人松下幸之助。
![]() |
圍坐在松下電器産業集團的産品中的松下幸之助(1964年) |
面對充滿疑惑的年輕人中村,石田只説了句「往大阪打電話,話費很貴哦」就掛了。豐田一直傳承著這樣的企業文化,對於松下來説絕對不是一個省心的合作夥伴。
津賀一宏每3個月去一趟美國和特斯拉CEO馬斯克見面。津賀一宏毫不避諱地公開説,「本公司和特斯拉是同生共死的夥伴」。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迅速拉近與豐田的距離,也反映出松下似乎正在探索與特斯拉保持最佳距離。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豐田也曾和特斯拉進行過資本合作,但後來取消了。松下希望開展新一代移動服務業務等,還有可以與豐田合作的領域。根據特斯拉的動作,松下和豐田的距離也許還會進一步拉近。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藤野逸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