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要對創始人打造的技術研究所「動刀」

2020/02/21


      2月18日,本田宣佈由總公司吸收作為子公司的本田技術研究所的四輪車開發部門。目的是提高開發效率、改善盈利情況,從而提升商品力。本田業績低迷,尚未完全描繪出增長戰略。此次將向創始人本田宗一郎等人設立的技術研究所的四輪車開發部門這一原本難以觸碰的「聖域」開刀。本田將迎來能否進一步推進改革的關鍵時刻。

 

創始人本田宗一郎(左)與藤澤武夫等人提議設立的本田技術研究所迎來重要轉折點

      在本田宗一郎和藤澤武夫的提議下,本田於1960年將研發部門從總公司分離,成立了本田技術研究所。當時,將研究開發部門與總公司分開,成立分公司這種做法在全球汽車廠商中十分少見,其目的是使研發部門與總公司的經營保持距離,促使技術人員專注開發。作為研發的核心,雖為子公司,卻一直被視為集團的「聖域」,還從這裡湧現出多名本田總公司的社長。

   

      本田技術研究所一直引領著本田的全球化。1972年發佈的低公害CVCC引擎率先通過當時世界最嚴格的美國的廢氣排放標準。本田在美國發售搭載該引擎的「CIVIC(思域)」,構建了快速發展的基礎。

  

      圍繞CVCC引擎,雖然時任社長宗一郎與技術人員的觀點存在分歧,但最終決定採用技術人員希望開發的方式。形成了不被公司內部的「力學」左右,以技術定勝負的本田的企業文化。

    

  

      此次的組織重組,除了設計等部分功能外,技術研究所的四輪車開發功能將歸入總公司。從規模來看,相當於技術研究所的銷售額(2018財年為7150億日元)的7成以上。技術研究所的約1.4萬名員工大部分將被調到總公司。雖然技術研究所仍將繼續負責尖端技術等研發工作,但是可以稱得上宗一郎等人遺産的核心子公司的規模將大幅縮小。

    

      之所以不得不將四輪車開發功能歸入總公司,是因為四輪車的盈利能力較弱。2019年4~12月期的四輪車銷售額營業利潤率僅為3%。四輪車的業務模式為,研究所的員工製作新款車的設計圖,然後本田總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基於該設計圖開展生産和銷售。雖然這種模式成為了誕生思域等大熱車型的原動力,不過在本田成長為大企業的背景下,也存在效率低下的一面,還産生了問題意識等的偏差。

  


      例如,本田總公司接受技術研究所製作的用於試製新産品的金屬模具,由於技術研究所屬於其他公司,手續十分繁雜,還存在總公司製作出相同模具的情況。另外,在集團內部,技術研究所的發言力很強,圍繞2019年8月銷售的輕型車「N-WGN」産生的糾紛就是表現之一。

    

  

      本田採用了荷蘭零部件公司Chassis Brakes International(CBI,泛博制動)産的電動駐車制動器,但是出現了警告燈異常點亮的故障。從銷售後的9月到2020年1月,陷入了被迫停産的事態。圍繞採用CBI産的零部件,採購部門原本持謹慎態度,但最終迫於技術研究所方面的壓力而採購。

  

      2019年11月下旬,本田召集全日本的本田車銷售公司在橫濱市內召開了年度大會。該公司社長八鄉隆弘就N-WGN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向銷售公司的相關人士致歉。他承認「研究所和採購部門之間的合作出現了問題」。

  

      兩輪車(摩托)業務方面,本田已於2019年合併了總部和技術研究所的開發部門。該公司認為,摩托車的利潤率最近達到14%,即便出現減收,通過採取降低成本等措施,也可達到維持利潤的效果。四輪車業務也將進行研發方面的調整,以減少成本。

  

      不過,估計具體細節將於今後敲定,目前尚未完全制定出合併後的戰略。本田相關人士表示「指揮體系的統一也許會提高效率,但是否有助於推出有吸引力的熱銷商品還是個疑問」。也有聲音指出,如果只顧眼前利益「會失去本田的風格」。

  

      八鄉在2015年就任社長後,決定關閉英國和土耳其的生産工廠等,開始在全球範圍內著手削減剩餘産能,並大力減少車型數量。此次的組織架構重組也許會成為遏制收支惡化的「止血劑」,但「並未制定出重要的增長戰略」(某分析師)。採用自動駕駛等技術的服務方面,也將合併總部和技術研究所的相關部門,成立新公司。

  

      汽車行業當前被認為處於「百年不遇的變革期」。在此背景下,本田的業績和股價持續低迷。該公司打算把包括董事在內的高層人員由40名削減至21名(預計6月份實施),以此提高決策速度。按照慣例,本田社長的任期為6年。對於已擔任5年社長的八鄉來説,此次的組織架構重組也許同樣是一個節點。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原欣宏、古川慶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