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大變革(1)四輪車業務「大手術」
2019/09/16
日本本田正在賭上企業的存亡推進「模式轉換」。最大的課題是重振2019年1~3月部門損益出現虧損的四輪車業務。本田在曾經有優勢的北美不再賺錢,在新興市場國家等採取擴張路線,但遭遇失敗,後遺症如今仍未消失。為了克服「失去的10年」,本田正加快改善體制。
![]() |
支撐本田歷史的日美兩家主力工廠在2019年夏季迎來了轉捩點。
本田在美國俄亥俄州的馬里斯維爾(Marysville)工廠是北美最大規模。截至2000年代中期,本田全企業營業利潤的近一半是在美國賺取,馬里斯維爾工廠正是支撐那個「黃金時代」的基地。8月,本田將兩條生産線之一的開工時間減為一半,開始調整主力轎車「雅哥」等的庫存。這是本田在2008年雷曼危機後首次無限期減産。
在日本,本田首家四輪車專用工廠埼玉縣狹山工廠全面啟動關閉準備工作。本田將把微型箱型車「Freed」等的生産轉移至其他工廠,狹山工廠9月9日起減産,到2021年度完全關閉。本田在泰國、巴西和英國等地也在推進工廠關閉和生産線停工,到2022年前産能將在555萬輛的基礎上減少1成。
![]() |
本田四輪車業務情況嚴峻。本田2018財年(截至2019年3月)銷量達到532萬輛,創出歷史新高,但另一方面,該部門的營業利潤率僅為1.9%,降至高峰期的四分之一。比起銷售額,人工費和折舊費膨脹程度更甚,平均每輛車的利潤不到豐田的2成。本田社長八鄉隆弘表示:「必須推進改革」。
為何惡化到如此程度呢?原因之一是美國業務盈利惡化。在美國,大型車受歡迎、本田具有優勢的轎車市場萎縮。此外,南韓車的崛起也是銷量減少的原因之一。不過,這是日系車共同面臨的逆境。作為本田特有的問題,日本中西汽車産業調研公司的代表中西孝樹指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效率低下的情況下推進擴張路線」。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