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汽車工廠開工率降至3成

2020/04/09


  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擴大影響,東南亞地區的汽車需求進一步冷卻。由於新車銷售萎靡不振,在東南亞地區最大的汽車生産國泰國,豐田等主要汽車廠商幾乎全部停産。在印度尼西亞停産的行動也出現擴大,東南亞汽車生産行業整體的開工率降至3成。雖然銷售一線加緊通過引入線上銷售等措施刺激需求,但有聲音擔心銷量復甦仍需要一定時間。

   

  豐田位於泰國的全部3座整車工廠在4月7日至17日期間停産。泰國工廠生産主力轎車「卡羅拉」和小型貨車「海拉克斯」,2019年的産量為57萬輛。從豐田在各國的生産規模來看,泰國僅次於日本、中國和美國,位居第4。豐田在中國的生産從3月底開始恢復正常,不過泰國工廠的停産導致全球生産的恢復時間推後。

 

    

  泰國政府3月26日宣佈進入緊急狀態,不過並不禁止工廠開工。豐田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工廠停工)當然是為了防止感染擴大,不過需求減少也産生了重大影響」。泰國2月的新車銷量比上年同期減少17%,3月之後似乎將進一步下滑。

   

  日本車企受到衝擊

   

  泰國2019年的汽車産量為201萬輛,佔東南亞整體的近5成。其中日本車的生産份額佔到9成。除了份額居首的豐田外,第2位的三菱汽車和第3位的五十鈴汽車等也決定停産,4月的生産一度幾乎降至零。汽車産業佔到泰國國內生産總值(GDP)的10%,將對經濟産生巨大影響。

    

  在東南亞地區的第2大汽車生産國、年産130萬輛左右的印度尼西亞,本田決定在4月13日至24日期間停産。豐田集團開始在該國調整生産,三菱汽車也實施減産。

       

  雖然印尼政府並未命令工廠停工,但是該國自3月中旬以來,感染迅速擴大,死亡人數截至4月8日達到240人,居東南亞國家之首。雅加達政府近期將公佈4月10日起實行的大規模出行限制措施的具體內容。豐田集團將根據措施內容判斷是否停産。假設在印尼的工廠全面停産,東南亞的汽車生産將基本上降至零。

   

  東盟(ASEAN)汽車聯盟公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東盟地區的汽車産量比上年減少5%,減至415萬輛。目前印尼以外的其他國家幾乎全部停産,開工率降至3成。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東盟5國1998年的新車銷量比上年減少了6成,如果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走向長期化,造成的衝擊可能超過當時。

   

  東南亞的汽車産量佔全球的約5%,雖然佔比不高,但是日本汽車廠商受到的衝擊卻遠超於此。

   


    

  三菱汽車把泰國定位為向全球出口汽車的基地,2019年在泰國生産了約35萬輛車,佔其總産量的25%。該公司2019年4~12月的合併營業利潤同比減少96%,下滑至36億日元。但在東盟地區盈利482億日元,彌補了其他地區的虧損。五十鈴也一樣,泰國是最大的海外生産基地,銷售額的約3成依賴於亞洲。2月因為泰國生産減速,五十鈴下調了2019財年(截至2020年3月)的合併凈利潤預期。

   

汽車銷售店的顧客減少(3月30日,泰國曼谷,小高顯攝影)

   

  為了刺激消費需求,各廠商紛紛推出新的促銷政策。在印度尼西亞,經營豐田銷售店的當地汽車銷售企業阿斯特拉國際(Astra International)3月下旬更新了網站,開始支援線上銷售。防疫措施導致為顧客提供面對面服務變得困難,該公司打算通過網上銷售來彌補。豐田還打算在泰國大力開展為顧客車輛消毒等售後服務。

     

  供應鏈仍令人擔憂

   

  不過,即便客流恢復,對供應鏈的擔憂依然存在。在東南亞,有些國家的政府為了防止疫情擴散,下令限制民眾活動。菲律賓針對首都馬尼拉所在的呂宋島採取了外出限制措施,期限持續至4月30日。受此影響,豐田、三菱、本田等企業的工廠紛紛停産。

    

  菲律賓的汽車年産量為10萬輛左右,雖然相對較少,但令人擔憂的是零部件供應。豐田在菲律賓生産變速箱,向泰國等周邊國家出口。即使泰國工廠恢復生産,如果菲律賓無法及時供應變速箱,也有可能耽誤生産。

    

  考慮到疫情較早擴散的中國的情況,東南亞的汽車工廠可能會持續停産2個月左右。東南亞有2萬多家供應商,如果停産時間過長,將打擊更多中小企業。亞洲金融危機時,整車製造商通過向供應商提供金融支援,維持了供應鏈的運作。

   

  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泰國分部的資深顧問山本肇表示,「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會蔓延到全世界。整車製造商能夠支援供應商到什麼程度,將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