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是汽車行業大變革的引領者
2020/07/06
美國純電動汽車(EV)廠商特斯拉的總市值超過豐田,登上全球汽車廠商榜首。汽車行業正處於走向電動化和自動駕駛等被稱為「CASE」的百年一遇的大變革中。現在的特斯拉成為這場大變革的引領者。
特斯拉直到幾年前還一直處於經營虧損狀態,但隨著主力小型轎車「Model 3」的量産步入正軌,實現了經營穩定。2019年第三季度(7~9月)以後連續三個季度實現盈利。投資者的評價越來越高,在7月1日的交易時間內,股價一度達到1135美元33美分,刷新上市以來的最高值。
![]() |
資料圖Reuters |
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工廠後,2019年特斯拉還在中國上海啟動了工廠。3月開始交付SUV「Model Y」等,形成了擁有廣泛車型的綜合汽車廠商體制。
即便如此,特斯拉2020年財年(截至2020年12月)的銷售目標為50萬輛左右,不到豐田2019財年(截至2020年3月)銷量1045萬輛的5%。特斯拉之所以在股票市場上備受好評,除了業績改善外,還在於其在汽車産業大變革中表現出的優勢。
現有的汽車廠商正被迫適應電動化、自動駕駛及共用的興起等趨勢。尤其在各國環保規定越來越嚴格的背景下,由原來最賺錢的引擎車向特斯拉主打的電動汽車轉型成為急需解決的課題。
![]() |
據美國麥肯錫公司估算,現在的電動汽車生産成本比引擎車高出1.2萬美元。即使通過降低零部件成本等,可以改善盈利情況,但估計要到2025年才能降到跟引擎車同等的成本。
並且不同於自家開發引擎,很多現有汽車廠商還需要從其他企業採購電動汽車核心部件——電池。隨著電動化,每輛汽車的利潤明顯減少。現狀是「想靠電動汽車賺錢,暫時還很難」(一家大型汽車廠商的高管)。
而特斯拉從2003年創業起就專注於電動汽車的開發。從單車利潤率高的高檔車開始增加車型,在美國內華達州擁有被稱作「超級工廠」的巨大電池工廠等,很早就開始自主生産電動汽車的核心零部件。作為電動汽車專業廠商,伴隨著利潤增加,著眼於確立持續高增長的經營模式。
在自動駕駛技術及將汽車接入網際網路的「聯網技術」方面,特斯拉也領先其他企業率先配備到汽車上。特斯拉按銷量來看仍屬於小規模廠商,但在世界大型汽車廠商苦於應對的「大變革」中可以稱得上領跑者。
![]() |
即便如此,特斯拉今後能否繼續引領汽車産業的技術革新,仍面臨很多課題。在特斯拉的主打市場——高檔車市場上,德國戴姆勒及寶馬等相繼推出新款電動汽車,德國福斯等世界知名車企也開始向電動汽車大幅轉型。
世界電動汽車市場也有靠補貼等「政府製造的需求」來支撐的一面。在電動汽車銷售開始下滑的中國,估計政府將推出把混合動力車列為「低燃耗車」給予優惠的政策,這種動向對特斯拉而言將成為不利因素。
要想將眼下的高股價正常化,特斯拉需要保持作為電動汽車專業廠商積累的先行者優勢,並繼續切實增加銷量和利潤。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田中曉人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