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用新生産體制發起電動車反攻
2020/06/02
本田將刷新電動汽車的生産體制,計劃引進可同時組裝純電動汽車(EV)和燃料電池車(FCV)的生産線。如果能夠在一條生産線上生産多款車型,就可以大幅降低成本。雖然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本田的經營環境十分嚴峻,但對於純電動汽車領域的競爭仍不敢鬆懈。本田打算完善量産體制,挽回在純電動汽車等領域落後於人的局面。
作為本田主力生産基地的寄居工廠(埼玉縣寄居町)2020年內將引進新生産線。作為「混流生産線」,可以同時組裝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車等基礎零部件不同的電動汽車,以確立量産技術為目標,加緊進行收尾工作。
![]() |
本田的寄居工廠 |
本田目前在不同生産線上組裝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車。原因是純電動汽車的主要零部件為電池和馬達,燃料電池車的主要零部件是利用氫氣來發電的「燃料電池堆」等,零部件各不相同。此外,車輛搭載的自動駕駛等新功能也在不斷增加,內部結構和零部件的組合十分複雜。
如果兩種汽車能夠在一條生産線上製造,能明顯降低生産成本。而且,本田將在新生産線上採用最新型機器人。通過推進自動化,把生産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車的工序「減少1~2成」(該公司高管)。本田計劃在寄居工廠驗證生産技術,再把相關經驗推廣到世界各地的工廠。
改進量産技術是為了挽回在電動汽車領域落後的局面。本田2016年推出了燃料電池車「Clarity Fuel Cell」。但由於價格昂貴(783萬日元,約合人民幣51.87萬元),加上燃料供應點太少,累計銷量僅約1800輛。
本田在純電動汽車領域的應對也落後一步。由於該公司一直大力發展燃料電池車和混合動力車(HV),因此在投放純電動汽車方面落後於其他廠商。該公司2020年內將在歐洲和日本推出首款量産型純電動汽車「Honda e」。在其他車企方面,日産2010年就已經推出純電動汽車「聆風」(Leaf),並向全球50多個的市場投放,累計銷量超過40萬輛。
本田計劃到2030年使其在全球上市的新車中3分之2為電動車型。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V)和混合動力車的合計佔比達到50%,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車的合計佔比達到15%,年銷售目標為200萬輛以上。
但2019財年(截至2020年3月)本田的電動化比例只有8%。儘管混合動力車的銷量達到38萬輛,但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只銷售了1萬多輛,燃料電池車還不到500輛。今後該公司要在全球市場競爭中獲勝,可能需要改進生産技術,搶在其他車企之前面從根本上降低售價。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