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將對外銷售燃料電池系統

2020/12/10


  豐田12月9日推出了新款燃料電池車(FCV)「未來」(MIRAI)。該公司設想在鐵路和船舶等廣泛領域應用燃料電池,在此基礎上進行了設計。將完善服務體制,向希望配備燃料電池作為動力源的企業銷售相關系統。此舉有助於增加氫燃料的消費量和充填設備,還將推動燃料電池本身的普及。

   

  豐田2014年底推出了世界首款量産型燃料電池車「未來」。向車輛的燃料箱中填充氫氣來替代汽油和電池,通過氫氣與氧氣混合時發生的化學反應産生電力,借此驅動馬達。第一代「未來」累計銷售了1萬1千輛。雖然難以單純比較,但僅為豐田每年全球新車銷量的0.1%的水準。

   

12月9日上市的豐田新款「未來」(愛知縣豐田市)

    

  新款「未來」將一次加氫可行駛的距離延長3成,價格也降低30萬日元左右,如果使用補貼,能最低以57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35.71萬元)購買。需要數小時充電的純電動汽車(EV)可行駛470公里,而新款「未來」則以數分鐘的加氫時間即可行駛850公里。

   

  不過,新款「未來」的銷售目標沒有透露。豐田的首席技術官(CTO)前田昌彥表示,「期待很高,但前景無法判斷」。加氫站在日本國內僅有百餘處,數量很少,要讓一般消費者安心使用燃料電池的難度很高。

   

  豐田正在推進包括混合動力車(HV)在內的全方位電動車戰略,燃料電池車是戰略車之一。前田表示,「面向乘用車開發的第一代(燃料電池)系統最初難以轉用到其他地方,包括成本在內,未能充分滿足社會的需求」。其同時表示,「我們知道轉用到乘用車以外的需求很多」。

   

  針對新款「未來」,豐田打造了乘用車以外也能使用的燃料電池系統的基礎。設想的是卡車等商用車、鐵路、船舶、工業發電機領域,希望擴大燃料電池的用途。

   

  豐田配合新款「未來」的推出,完善了服務體制。設置了為行駛控制技術提供支援的窗口。該車的開發負責人、首席工程師田中義和表示,「在銷售(作為燃料電池零部件的)電池單元方面,還將結合控制系統等提供支援」。

     


        

  關於系統對外銷售,混動車領域的經驗將發揮作用。除了開放專利之外,豐田還加強了營業,積極進行推銷。不僅是日本國內的合作夥伴,還將向中國企業等供應。豐田已決定向中國企業供應核心零部件「燃料電池電堆(Stack)」。在燃料電池車領域也廣交朋友。

     

  要普及燃料電池車,建設加氫站也是課題。在第一代「未來」上市的2014年,日本國內首個商用加氫站開業。截至2020年度末,預計日本國內建成約140~150處加氫站,但因都道府縣的不同,有些地區只有1處。

   

  另一方面,地圖資訊公司Zenrin的數據顯示,日本國內有約3萬個純電動汽車充電樁(快充和普通充電樁的合計)。

   

  日本政府計劃到2030年將加氫站增加至900處。12月7日,由岩谷産業、豐田、三井住友金融集團等88家企業組成的「氫能源價值鏈推進協議會」成立。不僅是乘用車,在各個領域利用氫能的趨勢正在加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