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車生産在恢復

2021/11/10


       世界汽車生産正在復甦。豐田計劃使12月産量達到創歷史新高的100萬輛規模,本田和美國通用汽車也將在年底至明年1月轉為增産。除了半導體的確保有了一定的眉目之外,新冠疫情擴大也告一段落。此前影響世界經濟復甦的汽車供應制約出現了改善跡象。

 

       「今後(半導體採購的)情況將顯著改變。下半財年將不斷增産」,日産汽車的首席運營官(COO)阿西瓦尼·古普塔在119日的財報發佈會上如此強調稱。

 

       日産2021財年(截至20223月)的全球銷量預期為380萬輛,較此前計劃(440萬輛)有所下調,但已向供應商告知了下半財年産量比上半財年增加近30萬輛的計劃。日産9日還宣佈,將本財年的營業損益上調300億日元,預計盈利1800億日元(上財年虧損1506億日元)。

 

       生産最先復甦的是豐田。11月,豐田將全球産量提高至同比增長410%的8590萬輛。産量將從下降4成的低谷期9月顯著復甦。為了挽回今年夏季的減産,12月將生産100萬輛,比上年同月高出約3成。設想明年1月以後仍維持每月85萬輛左右的高水準生産。

 

 

       本田2021年度下半年的産量比最初計劃減少1成(減少26.5萬輛),減産幅度比上半財年(減少53.5萬輛,約2成)縮小。與其他企業相比,本田在半導體採購方面陷入苦戰,但該公司副社長倉石誠司表示「將從2022年初起挽回生産」。最晚在1月內恢復至最初計劃的水準,與上年實績相比也將實現增産。

 

       此外,海外車企的産量也呈現復甦態勢。通用汽車的首席執行官(CEO)瑪麗·芭拉指出,「半導體的採購困難到年底將不斷緩解」。該公司10月將2021財年(截至202112月)的凈利潤預期從此前預測的7792億美元上調至8196億美元。計劃在年底之前加快生産速度。

 

       美國福特汽車也上調了2021財年(截至202112月)的利潤預期。該公司CEO吉姆·法利表示「用較短時間改善了半導體的採購」,認為在年底之前,半導體短缺將進一步緩解。德國福斯的首席財務官亞諾·安特立茲強調稱,「半導體短缺正在出現緩解的跡象,1012月的業績將會改善」。

 

       由於今年春季以後嚴重化的半導體短缺,各家車企加快採取了增加庫存和分散供應企業等對策。豐田通知部分供應商,將半導體庫存從此前的3個月用量增加至5個月。日産與一級供應商等共用半導體庫存,將此前的1個月庫存增加至3個月。

 

日産專賣店

 

       日本零部件廠商也為車企的高水準增産而做準備。從顯示原材料和産品庫存的存貨來看,截至9月底,電裝與疫情前的20199月底相比增加4成,愛信也增加3成,達到罕見的高水準。本田旗下涉足座椅生産的TS TECH和涉足車燈生産的小糸製作所的存貨也處於高水準。

 

       即使是今年夏季疫情導致供應鏈中斷的東南亞,恢復生産活動的趨勢也在擴大。生産主要零部件線束的古河電氣工業將在11月恢復可實現滿負荷生産的體制。

 


 

       半導體短缺對車企目前業績的影響很大,79月業績出現分化。在半導體採購上陷入苦戰的通用汽車和本田等的最終利潤同比下降,而專注於盈利空間大的車型的德國戴姆勒和寶馬的利潤實現增長。在日系車企中,發揮零部件採購優勢的豐田表現非常突出。豐田推出利潤空間大的SUV的措施奏效,凈利潤增長33%,達到6266億日元,作為79月數據創出新高。

 

       課題是各家車企能否按計劃加快增産速度。美國諮詢企業艾睿鉑(AlixPartners)的鈴木智之表示,「在零部件生産恢復的背景下,今後的焦點將是如何確保人員」。

 

       大型車企目前正在加快確保人手,中小零部件廠商受到波及,面臨招工難。如果不能在整體供應鏈緩解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增産將難以順利推進。在日本國內,入境限制得到放寬,但外國勞動者的增加預計需要較長時間。

 

       如果生産恢復正常、出現供過於求,成為降價成本的銷售獎金有可能面臨上升壓力。美國的銷售獎金9月為每輛約2350美元,處於比上年同月低4成的水準。

        

       對新冠疫情再次擴大的警惕仍在持續。如果疫情再次擴大、供應鏈再次發生混亂,半導體短缺有可能加劇。車企需要貫徹工廠的防疫措施。前景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