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車企業績分化,高檔車凈利潤倍增

2022/05/26


       全球大型車企的20221~3月業績出現分化。在日美德13家企業中,美國特斯拉、德國寶馬和德國梅賽德斯·賓士這3家以高檔車為主的企業的合計凈利潤增至上年同期2倍,另一方面,以普通車型為主的其他10家企業的利潤則下降3成。在原材料價格走高的背景下,特斯拉等通過積極漲價加以消化,與陷入苦戰的普通車企業形成對照。

 

       通過QUICK FactSet統計了特斯拉、美國福特汽車、美國通用汽車、德國福斯、梅賽德斯、寶馬、豐田汽車、本田、日産汽車、鈴木、速霸陸、馬自達和三菱汽車這13家企業的業績。

 

 

       13家企業20221~3月合計凈利潤同比增長13%,達到315億美元。自2009年以後,作為1~3月數據連續2年創出歷史新高。雖然保持復甦趨勢,但目前受原材料漲價影響而增長乏力。

 

       高檔車企業顯著復甦。3家車企的合計凈利潤佔到13家整體的59%。寶馬首席執行官奧利弗·齊普斯在55日的記者會上表示,「本公司的歷史上從未有過訂單如此大量增加的局面。今後需求仍將保持強勁」。

 

 

       寶馬優先生産利潤率高的車型,增加了超高檔品牌「勞斯萊斯」的銷售。該公司整體的銷量減少6%,僅為59萬輛,但考慮到材料和物流成本上升而實施調價,推高了利潤。此外,將中國合資公司納入合併財報範圍也推高了收益。

 

       特斯拉也通過果斷的漲價超過其他企業。20221~3月該公司純電動汽車(EV)平均單價逾54000美元,同比上漲12%。寶馬也推進漲價,1~3月每輛汽車的銷售額同比提高24%,明顯高於豐田(10%)和福特(5%)等。

 

特斯拉Model Y(資料圖)

 


 

       另一方面,以普通車型為主力的福特和通用等難以啟動大幅漲價。豐田的長田准執行董事表示,「很難因材料漲價而讓以汽車為日常代步工具的消費者多掏錢」。1~3月資源價格上漲導致豐田營業利潤下降2750億日元。即使想增加銷量,也因半導體短缺而難以如願增加。

 

       高檔車企業和普通車企業的差異體現在利潤率上。特斯拉和寶馬的銷售額凈利潤率同比增長,而豐田和通用則下降。豐田1~3月的銷售額凈利潤率僅為近7%,下降3.5個百分點。通過車身設計和零部件通用化等措施不斷降低損益平衡點,但與啟動果斷漲價的高檔車企業的差距正在擴大。

 

       也有聲音對前景表示擔憂。野村證券的達斯·奧尼德(音譯)指出,「如果消費者對通貨膨脹和汽車價格偏高的擔憂加強,可以想見其偏好將轉向中等價位和低價車型」。

 

       在消費衰退的背景下,如果生産實現復甦,各家車企還有可能面臨去庫存。價格戰略、品牌號召力和固定費用的管理成為課題。汽車股維持上漲乏力的局面,今後有可能面臨股票的篩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