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美歐企業聯手打擊倣冒汽車零部件
2022/12/30
在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中日美歐的11家大型汽車企業就打擊倣冒零部件展開合作。此前日美歐企業已經有過合作框架,各廠商也採取了自己的對策,但現在倣冒手段日益複雜。目前,提高了品牌實力的中國企業、擅長零部件流通銷售的阿里巴巴集團、公安部門也加入進來,將有助於提高效果和削減成本。同樣的舉措還有可能擴大到汽車以外的領域。
為了打擊乘用車的主要零部件等的倣冒品,在本田的呼籲下,包括4家日本企業、4家歐美企業、3家中國企業在內的共計11家廠商開始強化共同對策。豐田、日産、馬自達、大眾、路虎、浙江吉利控股、長安汽車集團等都加入了此次合作。
![]() |
二手零部件市場也隱藏著大量倣冒零部件(廣州市,圖片為示意圖,REUTERS) |
各家廠商將共用與侵害商標權相關的資訊。共同推進教育警示活動,並與查處倣冒品的相關部門建立關係。具體來説,煞車片等主要零部件的倣冒品較多。
此次合作的基礎是日美歐的8家企業2021年啟動的相關活動所取得的成果。該活動的起因是本田的美國法人在面向海外的郵購網站上發現了倣冒的安全氣囊。由於還含有其他廠商的倣冒品,於是各家廠商決定共同應對。
倣冒品流通網路的源頭廣泛存在於中國沿海和內陸地區的工廠。8家汽車廠商將倣冒品的流通和生産資訊匯總在一起,鎖定了工廠。據稱還與公安部門合作,最終查處了多家違規企業,沒收了大量倣冒品,並逮捕了企業的高管等人。
![]() |
此次11家企業合作的亮點是中國廠商的參與。吉利旗下擁有高檔車品牌富豪(瑞典)和英國路特斯(Lotus,又名蓮花),長安汽車除了馬自達外,還與美國福特汽車等建立了合資關係。
過去部分中國企業曾出現過不正當利用日美歐企業的造型設計和技術的問題。但汽車行業的分析師指出:「在跨國發展業務的情況下,中國企業的智慧財産權保護意識提高」。
此外,各家廠商還與在國內外汽車零部件網上流通領域擁有很高份額的阿里巴巴進行了合作。而且通過與公安部門進行交流溝通,加深了合作。
對於被查處的企業,阿里巴巴將統計其利用網路服務進行交易的倣冒産品非法交易額等。政府部門根據阿里巴巴提供的數據,對在工廠和倉庫裏扣押的倣冒産品進行評估,計算出罰款金額等。通過更準確地把握非法交易金額,可提升對侵犯智慧財産權非法經營的打擊效果。
作為宣傳活動,將利用中文版的微網誌,與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的汽車及零部件倣冒産品對策團隊進行合作。還將分頭訪問可能存在倣冒産品制銷企業的地區的公安部門,交流打擊倣冒産品制銷的資訊。
中國政府開展打擊制售倣冒商品的運動給車企帶來利多,促成了此次中日美歐大規模合作。許多倣冒産品工廠被關閉,中國國內的查處數量呈下降趨勢。對於本田來説,2018年在中國查處的汽車零部件數量約19萬個,2021年減至不到7萬個。
但目前倣冒品又出現增加的苗頭。2022年截至7月份超過6.5萬個,全年數字肯定要高於上一年。經營倣冒産品的非法企業近年來利用出口的漏洞,手段變得更加巧妙。
這些企業在網上承接海外訂單,生産基礎零部件。採取出口之後在海外進行最終組裝的方式來試圖逃避打擊。
由於在中國國內沒有庫存,只在海外進行組裝,因此很難在中國阻止這些非法行為。對於在海外發現的摩托車倣冒産品,本田向中國監管部門申訴其侵害創意權。經過監管部門的侵權認定,對生産企業進行事實確認後,讓其停止倣冒産品的生産和出口。儘管有過這樣的成功案例,但僅靠一家企業的行動,效果非常有限。
與此同時,在消費者方面也呈現出良好勢頭。根據本田的統計,在2013年有將近4成的消費者儘管知道是倣冒産品仍會購買,到2020年這類消費者已經降到了1成左右。
2021年這一數字上升到接近2成。中國為成為製造強國,還需要培養民眾重視智慧財産權的消費意識。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多部田俊輔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