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生産停滯在拖日本經濟復甦的後腿
2023/02/17
汽車生産的下滑正成為日本經濟復甦的沉重負擔。受供應鏈混亂等産生負面影響,2022年12月的生産水準比新冠疫情前的2019年平均降低16%。出口量也少於疫情前,甚至有估算稱拉低經濟的效果在2年裏達到總計5.7萬億日元。容易受汽車生産影響的日本經濟現狀也反映出其他拉動力的缺乏。
![]() |
日本國內汽車産業在新冠疫情蔓延的2020年,受到出行限制和需求銳減影響,産量曾大幅下滑。日本經濟産業省發佈的生産指數一度降至2019年平均的一半左右。
隨著經濟活動恢復,生産有所復甦,但2021年受到東南亞疫情蔓延影響,零部件採購中斷。2022年又因中國嚴格的防疫政策而遭遇上海封城等,陷入難以採購所需零部件的事態。
日本的國內工廠每當遇到零部件供應停滯就不得不停工和壓縮産能。2022年12月的産量與疫情前的2019年平均相比,汽車減少16%。與之相比,半導體製造設備等生産用機械工業增長16%,而電子零件和器件工業增長2%。
![]() |
製造雷克薩斯的豐田九州宮田工廠(福岡縣宮若市) |
汽車生産對日本經濟産生的影響巨大。工礦業生産整體比疫情前降低5%,其中近一半由汽車工業直接拉低。
出口也表現低迷。日本財務省的貿易統計顯示,2022年乘用車出口量僅為436萬輛,比達到540萬輛的2019年減少逾100萬輛。2022年的日元兌美元大幅貶值成為東風,但這一提高收益的機會並沒有得到利用。
汽車産業涉及範圍廣,減産和出口減少的影響巨大。據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的永浜利廣估算,由於汽車生産的低迷,2021年日本的國內生産總值(GDP)被拉低2.7萬億日元,2022年被拉低3.0萬億日元,加在一起達到5.7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917億元)。
![]() |
德國的情況也和日本相似,汽車生産復甦遲緩。一方面,美國則在2022年3月以後穩定高於新冠疫情前的水準。
伊藤忠總研的深尾三四郎分析稱「美國的汽車産業大量從本國國內和墨西哥採購零部件,不易受到中國防疫政策的負面影響。各公司顯示出優先恢復作為搖錢樹的北美市場這一傾向」。
豐田2022年世界新車銷量按集團整體(包括大發工業和日野汽車)計算達到1048萬輛,基本與上年持平,超過德國福斯(VW),連續3年排在首位。因此,很難斷言日本企業已喪失競爭力。
2023年1月,日本國內新車銷量(包括輕型汽車)比上年同月增長16%,增至38萬2338輛,連續5個月實現同比增長。半導體的供應逐步改善,各企業正在加快恢復生産。
其他産業的競爭力下滑的情況或許也帶來問題。此前屬於日本産業根基之一的電子産業受到海外企業擠壓,在2008年雷曼危機以後,生産基地向海外轉移,同時還接連撤出相關業務。
按2000年和新冠疫情前的2019年比較佔日本出口總額的份額,電氣設備從26%降至17%,而汽車相關則從18%提高至21%。汽車相關佔日本製造業供貨額的比例也在同一期間從13%提高至19%。
隨著台積電(TSMC)進駐熊本,半導體領域的日本國內投資再次恢復的氛圍加強。喚起日本國內投資的産業扶持重新變得重要。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松尾洋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