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投資湧向北美,10家車企合計超20萬億日元
2023/06/25
全球的純電動汽車(EV)相關投資正在北美迅速增長。2022年至2028年,全球10家大型車企計劃在北美推進的相關投資額將達到20萬億日元規模。其中電池投資佔7成。以向北美産純電動汽車提供稅收優惠的《通膨削減法(IRA)》實施為契機,預計投資將進一步增加。去碳化的核心技術和産業基礎流向美國的風險正在加強。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根據東海東京調查中心的估算和企業公佈的資料進行了分析。美國、歐洲、日本和南韓的10家主要汽車廠商在北美推進的車輛和電池生産等純電動汽車的相關投資在截至2028年的7年內將超過20萬億日元。
豐田等日企佔3成
路透社的調查顯示,全球汽車廠商的純電動汽車相關投資到2030年將達到約1.2萬億美元(約合170萬億日元)。雖然無法單純進行比較,但僅10家主要車企就有超過1成的EV相關投資是投向美國。
在合計20萬億日元的構成中,美國通用汽車和美國福特汽車等美國企業佔5成,豐田和本田等佔2~3成,其餘來自歐洲和南韓企業。
![]() |
通用計劃到2025年向純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領域投資350億美元,建設4座鋰離子電池工廠。福特也將在2025年之前向純電動汽車等領域投資290億美元。
豐田將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建設車載電池工廠,力爭2025年投産。6月1日宣佈追加投資21億美元。包括此前已表明的投資在內,對電池工廠的投資總額合計達59億美元。
自2025年起,還將在美國肯塔基州的工廠啟動純電動汽車生産。豐田透露,截至2030年將向純電動汽車相關領域投資5萬億日元。東海東京調查中心的高級分析師杉浦誠司認為,「可能其中一半以上是投向美國」。
本田將向美國俄亥俄州的3家工廠投資約1000億日元,為生産純電動汽車而改造工廠。還將向攜手南韓LG新能源成立的電池合資工廠合計投資6100億日元。
南韓企業的投資也將膨脹
南韓企業也在向美國投資傾斜。現代汽車提出了截至2025年向美國投資74億美元的方針。德國福斯將投資20億美元,到2026年底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新建純電動汽車工廠,此外還將在加拿大新建純電動汽車電池工廠,投資48億歐元。
美國2022年8月通過了通膨削減法,購買在北美組裝的純電動汽車等新車的消費者最多可獲得7500美元的稅額抵扣。支援對象是純電動汽車相關供應鏈整體的本地化投資,除了車輛之外,電池和資源的採購也包括在內。在未來10年內,發展新能源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支援總額將達到3690億美元。
![]() |
拜登視察通用汽車的EV生産工廠(2021年,reuters) |
投資集中在左右純電動汽車競爭力的電池領域。在10家主要企業的純電動汽車相關投資中,約14萬億日元將用於電池。預計美國到2030年擁有可滿足1300萬輛純電動汽車的電池産能。國際能源署(IEA)預測稱,2030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將達到3690萬輛。照此勢頭,美國將成為世界數一數二的電池生産國。
由於美國政府以在國內生産為條件提供鉅額補貼,歐洲和亞洲國家認為這是一種保護主義政策,表示了擔憂。大眾擱置了在歐洲建設6座電池工廠的原有計劃,轉向在美國投資。此外,德國寶馬和歐洲Stellantis等也轉向美國投資。
歐盟對工廠和就業機會流失的危機感增強。歐洲的環境智庫「運輸與環境(T&E)」組織發佈調查稱,受通膨削減法的影響,到2030年,歐洲規劃的電池産能的三分之二面臨縮小或無法實現的風險。
2022年美國新車市場規模為1400萬輛,僅次於世界最大市場中國。SUV和高檔車等利潤空間大的車型暢銷。美國政府提出到2030年將純電動汽車等電動車佔新車銷量的比例提高至50%,迅速轉向純電動汽車。
全球車企將不得不在美國這一重要盈利來源市場增加純電動汽車相關投資。日本樂天證券經濟研究所的洼田真之認為,如果投資集中在美國,「存在導致去碳化核心技術和産業基礎空洞化的風險」。
此外,日本的對美出口也可能受到影響。日本2022年度對美國出口額為18萬億日元,其中汽車和汽車零部件佔到3成。有觀點擔憂稱,如果在美國的設備投資繼續增加,出口額會大幅減少。洼田指出,「也存在不得不重新調整對美出口戰略的可能性」。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淡海美帆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