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加強EV保護主義,瞄準中國

2023/12/13


  歐洲圍繞純電動汽車(EV)的保護主義動向正在加強。在法國,上海汽車集團旗下英國品牌「名爵(MG Motor)」等部分在亞洲生産的車輛被認為運輸距離長、環境負擔大,預計被剔除出補貼對象。義大利也在研究類似制度。如果日本汽車企業在亞洲生産EV,也有可能被排除在補貼對象之外。

 

中國比亞迪在歐洲推出的EV(9月,德國慕尼黑)

      

  法國政府將修改為購買EV提供50007000歐元補貼的制度,按車型計算體現碳排放量的「環境分數」。今後,如果環境分數不符合規定,將剔除出補貼對象。

     

  補貼的對象車型定於1215日公佈。為了計算分數,法國針對零部件的生産、組裝、運輸所産生的碳排放量,按地區和國家設置了係數。核電和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較高、生産地與銷售地距離較近的歐洲産品將具有優勢。預計在亞洲生産的大部分EV的分數將低於規定值。

       

  法國能源轉型部長阿涅絲·帕尼耶-呂納謝9月針對上海汽車旗下的名爵的EV以及雷諾在中國湖北省生産並出口的純電動SUVDacia Spring」提出看法稱,「如果是目前的生産體制,將不在補貼對象之內」。

     

  Dacia Spring車型202319月在歐洲售出超過4萬輛,其中約一半在法國國內銷售。如果沒有補貼,售價將上漲3成,達到2.08萬歐元。美國特斯拉在上海生産的Model 3也可能被排除在補貼對象外。

     

     

  在義大利,政府向購買EV補貼3000歐元,但8成補貼被用於進口EV。義大利政府將之視為問題,正在討論引進與法國政府相同的制度。

        

  其背景是中國EV的崛起。德國施密特汽車研究公司的調查顯示,202319月在歐洲銷售的中國産EV超過40萬輛,佔EV新車銷售的近3成。不僅是名爵、比亞迪等中國廠商生産的汽車,考慮到成本競爭力特斯拉、寶馬等歐洲企業在中國生産的EV也達到15萬輛。

       

  對於法、意兩國的保護主義動向,亞洲汽車廠商和政府表示反對。名爵的法國當地法人的公關負責人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時表示,「計算分數的條件不合適。這對在歐洲以外地區生産的所有企業都不利」。

    


      

  法國《論壇報》報導稱,作為反制措施,正討論在歐洲區域內建設新工廠的比亞迪表示「如果不屬於(補貼)對象,將不在法國建廠」。另一方面,儘管日本廠商在歐洲銷售的EV車型還很少,但從日本出口的車型有可能不屬於補貼對象。

  

  豐田正在增加從日本向歐洲的EV出口,其高管表示「在運輸距離不利的情況下,無法參與競爭」,正討論在歐洲現有的引擎汽車工廠生産EV。日産也表示,為了向歐盟出口,計劃投資30億英鎊用於英國工廠的EV轉型。同樣的趨勢在日本大型汽車企業擴大的可能性很高。

   

中國浙江吉利控股和旗下的富豪汽車推出的EV品牌「極星(Polestar)」

      

  南韓政府10月下旬在世界貿易組織(WTO)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委員會會議上對法國修改制度表示擔憂。對此,法國政府主張,修改制度是為了降低環境負荷,並不違反WTO規則。法國經濟和財政部強調稱,2024年至2027年有望産生每年減排80萬噸二氧化碳的效果。

  

  儘管法國的帕尼耶-呂納謝部長表示:「無論是對就業還是對地球都有好處」。但其保護本國産業的意圖仍若隱若現。

   

  類似的保護主義趨勢在其他國家也將加強。美國政府121日決定,在購買EV的補貼對象中排除使用中國産零部件和礦物的車型。歐盟也針對在區域內流通的低價中國産EV,正在調查中國政府補貼的實際情況。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北松圓香 巴黎、林英樹 法蘭克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