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誤判EV化
2023/11/28
德國福斯正在為如何同時應對電動化和提高盈利能力而發愁。以2015年曝光的廢氣排放造假為契機,大眾向純電動汽車(EV)轉型,但由於電池採購和軟體開發停滯等原因,並未取得明顯成果。在主力的中國市場,大眾也正在因價格競爭而丟失份額。
大眾11月1日宣佈,在捷克等東歐4國規劃的電池電芯(Cell)工廠的選址將再次延期。大眾的CEO奧利弗·布魯姆(Oliver Blume)針對延期的理由表示,「歐洲對EV的需求不如預期」。但在歐洲,1~9月的EV銷量超過110萬輛,佔到新車銷量的14%。8月單月的佔比更是首次超過2成。
![]() |
大眾自身的問題非常嚴重。大眾在2017年以後貫徹了向EV等投資940億歐元的方針。為擺脫對中國電池的依賴,發力自主生産。但出資的電池廠商Northvolt開始量産的時間大幅推遲。在成為純電動汽車核心的軟體戰略方面,子公司CARIAD的開發也進展遲緩。
以燃效數據造假為契機,大眾轉向了合理化對策和電動化。QUICK FactSet 的數據顯示,EBIT(息稅前利潤)率從2015年的2.7%在3年後改善至7.68%,但此後觸及天花板。
在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的比重方面,2020年以後大眾高於競爭對手豐田、特斯拉、比亞迪。包括電池在內,EV的成本被認為達到引擎汽車的1.5倍,大眾在降低成本方面落後於特斯拉等。開發費成為沉重負擔,而且大眾還被捲入EV大國中國的激烈市場競爭之中。
![]() |
大眾正在擴充純電動汽車的産品線(9月,慕尼黑) |
在中國,大眾在巔峰的2019年銷售了422萬輛新車,擁有16%的市佔率。但2022年在中國的銷量比2019年減少25%,降至318萬輛,連續3年下降,市佔率降至12%。在EV領域,也被比亞迪、特斯拉甩在身後,市佔率僅為3%。
扭轉局面的關鍵是降低EV生産成本和在中國捲土重來。為了控制電池成本,大眾收購了中國車載電池巨頭國軒高科的部分股份。在中國,8月還決定向小鵬汽車出資。將使用小鵬的底盤,到2026年推出面向中國市場的新款純電動汽車。
S&P Global Mobility的西本真敏表示:「在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3萬多美元的低價格和數位化等先進性被重視,外資的進入門檻越來越高。放棄自主研發、與中國當地夥伴深化合作是正確的戰略轉變」。大幅轉向EV的戰略已經無法回頭,大眾正在迎來關鍵時刻。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川上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