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東南亞掀起特斯拉招商大戰
2024/01/18
印度和東南亞的各國政府正在為吸引美國純電動汽車(EV)巨頭特斯拉的整車工廠而展開激烈競爭。在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的背景下,特斯拉也希望降低其亞洲業務中對於中國的依賴。以此為東風,各國領導人紛紛向特拉斯CEO埃隆·馬斯克送出秋波。誰贏得招商大戰,將為國家的EV産業振興注入活力。
![]() |
特斯拉在泰國也具有很強的品牌號召力(2023年6月在曼谷舉行的展會) |
印度總理莫迪2023年6月在美國紐約與馬斯克會談。雙方被認為是就引進整車工廠等問題進行了討論。在此之前的5月前後,有報導稱特斯拉高管訪問印度,就特斯拉進入印度相關與印度政府進行了磋商。
印度外交部發言人等表示,在6月的首腦會談中,「針對電動移動出行和快速擴大的商業航太領域等,推動探索在印度的投資機會」。馬斯克在與莫迪舉行會談後也表示,「堅信將進入印度」。2023年11月,印度商業和工業部長戈亞爾(Piyush Goyal)訪問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特斯拉工廠等,不斷向全世界傳遞印度是投資目的地中的最有力候選這一信號。
自特斯拉2021年1月在印度成立公司一事曝光以來,特斯拉進駐印度的相關事宜一直被談論。印度新車銷量在2022年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中國和美國的世界第三大市場。
對於提出「印度製造」這一製造業振興政策的莫迪政權來説,能否創造出與不斷增長的人口相適應的就業機會是生死攸關的問題。EV産業如果發展起來,還有可能成為解決大氣污染和原油進口貿易逆差的對策,因此招商活動日趨積極。
吸引特斯拉進駐的浪潮也擴大至東南亞。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2022年5月訪問美國德克薩斯州,與馬斯克就建設EV工廠進行了直接談判。印度尼西亞有豐富的用於車載電池的鎳等礦山資源,對此馬斯克也回應稱「具有很大的可能性(潛力),希望緊密合作」。
馬來西亞總理安華2023年7月與馬斯克舉行了線上會議,就投資計劃等進行了討論。泰國總理賽塔·他威信也於同年9月聯合國大會召開之際訪問美國,與馬斯克舉行了會談。隨後不久便傳出發言稱,「期待來自包括特斯拉在內的美國企業的總額50億美元投資」。有觀點認為泰國在招商方面領先一步。11月下旬,特斯拉高管也訪問了泰國。
當前「吸引特斯拉進駐」之所以變得明顯,是因為全球範圍內的脫碳化浪潮已經開始從歐美和中國擴大到印度和東南亞。戰略諮詢巨頭理特諮詢公司(Arthur D.Little)的合夥人內田博教指出,「特斯拉是EV領域的先鋒,擁有很強的品牌號召力,相比中國EV巨頭比亞迪來説,吸引特斯拉將會帶來更好的宣傳效果」。
特斯拉方面也具有進駐印度和東南亞的想法。圍繞EV,美國計劃將中國排除在供應鏈之外。目前,特斯拉在中國上海的工廠年産約95萬輛,佔到其全球産能的4成,是特斯拉最大的工廠。上海工廠除承擔主力車型「Model Y」和「Model 3」的生産之外,還是對泰國和日本等的出口基地。
特斯拉正在運作的乘用車工廠有美國的2家,中國上海和德國柏林各一家。此外,2023年還宣佈在墨西哥建廠。如果加上印度和東南亞,將成為僅次於上海工廠之後的亞洲第2大基地。如果特斯拉構建成世界五極的生産體制,將會取得更好的平衡。對於特斯拉來説,當務之急是建立起不依賴於中國的供應鏈。
與此同時,與比亞迪等中國EV巨頭的激烈競爭,也是使得特斯拉希望進駐印度和東南亞的背景原因。除EV外,比亞迪還在包括插電混動車型(PHV)在內的全球銷量上超過了特斯拉。即使僅看EV的數據,2023年10~12月比亞迪也首次超越特斯拉。比亞迪在中國銷售佔比90%。特斯拉雖然沒有公佈各地區的銷量,但其市場橫跨美國、歐洲和中國。如果僅限於中國,特斯拉的銷量將進一步減少。
在泰國,比亞迪和長城汽車等中國企業佔據了EV市場整體的80%。汽車專業媒體「泰國Auto Life」的數據顯示,從2023年全年的EV市佔率來看,比亞迪以40%位居首位,達到特斯拉(11%)的近4倍。而在印度,當地大企業塔塔汽車等也在EV領域領先。
印度媒體有報導稱,印度政府和特斯拉的談判取得進展,預計最早將於2024年決定正式進駐。另有觀點認為,産能最多將達到50萬輛左右。對於希望首先以進口形式進行銷售的特斯拉同時要求的下調EV進口關稅,印度政府也正在考慮作出讓步。在招商大戰中,印度似乎領先一步。
理特諮詢公司的內田指出,「在印度和東南亞,EV是關係到國家戰略的核心主題。特斯拉不能僅憑市場和産業的成熟度方面來判斷哪個國家佔優勢,還應當有地緣政治上的考量」。看來針對特斯拉的招商拉鋸戰還將繼續下去。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赤間建哉 曼谷、花田亮輔 孟買、堀田隆文 紐約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