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成為原油出口大國
2019/01/15
據估計,美國2018年的原油産量時隔45年躍居世界首位。受到頁岩油的拉動,美國原油産量在10年時間裏增至2倍以上,對進口的依存度則降至30年來最低水準。美國此前在原油供應方面一致依賴中東,但隨著本國産量增長,對中東事務的積極參與也可能下降,相反,「美國優先」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則將加強。美國轉變為出口大於進口的原油凈出口國也指日可待,世界的能源地緣政治或將為之一變。
![]() |
頁岩油拉動美國原油生産(reuters,資料) |
美國能源資訊署(EIA)和行業的推算顯示,2018年美國原油産量為每日平均1090萬桶左右,比上年增長約2成。美國在2017年曾排第3位,但2018年9月超過第2位的沙烏地阿拉伯和首位的俄羅斯,勢力格局完全改變。頁岩油由於技術創新帶來的成本降低,在每桶50美元以下仍有利可圖。
由於産量增加,美國在原油上依賴國外的結構正在改變。進口減去出口的原油凈進口占美國國內消費的比例在2018年已低於30%的可能性很大,創出1988年以來最低水準。這一比例在需求明顯擴大的1990年代中期以後徘徊在4~5成。
一方面,美國來自石油輸出國組織(簡稱歐佩克、OPEC)的進口降至最近峰值(2008年)的約5成,創出31年來最低水準,「中東的重要性下降,將不會再不惜成本干預中東事務」,日本日生基礎研究所的高級經濟學家上野剛志表示。
美國長期以來扮演「世界警察」角色的原因之一是確保能源的穩定供應。美國國內油田資源減少變得明顯的1973年的第4次中東戰爭導致石油危機,因物價快速上升而對世界經濟構成打擊。
為此,在原油方面加深依賴的中東,美國主導了1991年的海灣戰爭等維持地區秩序的行動。但2018年12月,美國宣佈從內戰尚在持續的敘利亞撤軍。從能源安全保障的觀點來看,美國積極參與中東事務的政策明顯減弱。
![]() |
另一方面,美國曾因來自石油危機的教訓而禁止原油出口,但在2015年解禁。之後迅速擴大原油出口。到2018年11月最後一週,其出口規模膨脹至僅次於沙特和俄羅斯等的世界第4。
市場上有很多觀點認為,美國的存在感將成為拉低行情的因素,樂天證券的商品分析師吉田哲表示,「歐佩克通過減産提升價格的‘神力’將減弱」。
世界原油行情目前徘徊在每桶50美元左右。美國「如果以超出預期的速度保持增産,將抑制油價走高」(日本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産資源機構的首席經濟學家野神隆之),這有可能動搖財政依賴原油收入的俄羅斯和中東的統治基礎。
美國原油和石油産品的出口2018年11月按周計算一度超過進口,自可按相同標準回溯的1991年以後首次出現凈出口的狀況。頁岩油的産量因開採資金的籌集環境等影響而存在波動的一面,但著名分析師丹尼爾·尤金預測稱「到2020年代初,(美國)從全年看也將轉為凈出口國」。
川普政權力爭以對世界能源供給為源泉,取得新的霸權。美國原油的進出口收支2017年為負1100億美元。佔貨物貿易整體逆差的14%,美國考慮通過擴大能源出口來減少貿易逆差。美國在天然氣方面已經在2017年轉為凈出口國。美國開始從能源消費大國奔向出口大國,或將給以資源為基礎的世界政治格局帶來變化。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山修志,紐約 久門武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