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拒收廢塑膠,日本被迫自己消化
2019/01/16
由於中國為保護環境停止進口廢塑膠,日本回收再利用廢塑膠的行動出現擴大。無法出口的廢塑膠佔到整體排放量的1成,日本的資源企業開始相繼建設廢塑膠再利用工廠。日本三得利控股與專業資源企業合作,引入了廢塑膠再利用設備。雖然日本的廢塑膠循環利用率有望提高,但是在日本國內進行再利用可能導致含有廢塑膠的家電等的處理成本上漲。
據日本塑膠循環利用協會統計,2017年日本的廢塑膠排放量為903萬噸,其中約有90萬噸出口中國。佔到日本廢塑膠出口量的7成左右。但是由於廢塑膠再處理過程中會污染環境,中國政府開始禁止進口廢塑膠。在峰值時的2017年8月,日本對中國出口了8.6萬噸廢塑膠,而進入2018年之後則減少至2000噸左右。
![]() |
過去日本的資源回收企業從個人或企業手中回收家電、塑膠瓶等廢棄物,然後出口到中國。中國的資源企業通過手工作業把廢塑膠分解,然後加工成PET瓶。
但目前除中國外,其他亞洲國家也紛紛限制進口廢塑膠,因此日本難以把廢塑膠出口到其他國家。日本的資源回收再利用企業不得不在國內進行處理,相關動向出現擴大。
日本大型資源再利用企業大榮環境控股將投資15億日元在大阪新建工廠。預計新工廠將在2020年投産,使用過去出口到中國的廢塑膠,製造用於配送食品等商品的塑膠盒。塑膠盒的年産能將提高至目前的約2倍,達到3萬噸左右。
在其他企業方面,開展廢塑膠瓶回收再利用業務的日本協榮産業正在開發新的再利用技術、引入專用設備。該公司正與三得利控股等共同推進開發,把生産容器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25%。雙方將投資約20億日元,在協榮産業集團的基地啟動廢塑膠再利用業務。每年使用約3億個塑膠瓶,佔子公司銷售的瓶裝飲料的6%。
![]() |
堆積的廢塑膠(東京) |
日本的綜合商社雙日最早將於2019年春季啟動廢塑膠的回收再利用業務,計劃出資或收購再利用企業。首先將於2019年春季與大型餐飲連鎖企業合作啟動試驗,如果步入正軌將把業務向海外擴大。
但是,有回收行業人士表示,在向人工費低廉的中國出口廢塑膠時,「實際上只需支付運費即可」。由於日本國內的處理成本較高,預計産生廢塑膠的企業需要向回收商支付手續費,企業負擔將加重。
在廢塑膠成為全球性問題的背景下,從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的觀點出發對企業進行評價的動向逐漸得到滲透。能否引入可自動大量分解廢棄物的設備,提高處理效率、降低處理成本成為日本國內廢棄物再利用能力擴大的關鍵所在。
中國環保政策的影響擴大
中國政府的環保限制使得供應鏈開始出現變化。為了改善大氣污染情況,中國敦促鋼鐵行業削減煤炭使用量。製鐵用零部件的價格快速上漲,相關日本企業的業績出現提升。同時,半導體製造用氣體的原料價格也出現上漲,中國環保限制帶來的影響不斷擴大。
![]() |
昭和電工大町事務所的石墨電極 |
預計全球的鋼鐵生産方法將向熔化廢鐵的電爐煉鐵過渡。中國政府也敦促國內廠商保護環境。作為電爐熱源的石墨電極的需求出現擴大。石墨電極供應商日本東海碳素(Tokai Carbon)2019年的産品已經全部售出,將改造設備增強産能。另一家廠商昭和電工也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況。
中國的環保限制導致材料價格上漲。半導體製造用氣體的原料——氫氟酸的價格在2017年迅速上漲。在作為氫氟酸原料的「螢石」方面,雜質較少的優良産地有限,中國産被認為佔全球産量的6~7成。日本企業對中國的依賴程度很高。
一方面,使用氫氟酸系氣體的半導體的全球市場規模出現擴大。對於需求方的半導體廠商來説,如果該氣體短缺將對半導體生産帶來影響,因此不得不接受漲價。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柴田奈奈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