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拒收「洋垃圾」讓日本廢塑膠無處可去
2018/07/23
中國自2017年底停止進口廢塑膠,此舉對日本的影響正在擴大。廢塑膠出口相關從業者陷入破産,佳能等企業被迫調整將廢塑膠作為有價物出售時的買家。廢塑膠如果妥善利用就能成為資源,但日本沒有能力將此前由中國吸納的部分進行再利用,如今只能填埋和焚燒。
中國習近平政府2017年7月通知世界貿易組織(WTO),部分停止廢塑膠和廢紙等的進口,進入2018年後實際停止。中國2016年進口了約730萬噸廢塑膠,佔全球出口量的一半以上。來自日本的進口量(含經由香港進口的部分)達到約130萬噸,超過日本廢塑膠出口的8成。
![]() |
中國此前通過手工作業分揀各種塑膠,高溫熔化後製成雜貨和日用品。但是,再利用過程中造成的水污染和大氣污染成為問題,於是中國禁止了進口。結果,全世界的廢塑膠失去了去處。
首先,出口廢塑膠的日本企業陷入困境。榮盛株式會社3月在福岡地方法院申請了破産程式。東京商工調查(Tokyo Shoko Research)的資訊部長原田三寬表示,「(日本)國內(廢塑膠)出口從業者倒閉和停業的情況或將不斷出現」。
![]() |
日本堆積的廢塑膠 |
此外,此前將廢塑膠從日本運往中國,加工為顆粒後銷售給當地企業,但目前已無法展開業務。該公司位於上海的加工工廠失去用武之地,將在2018年年內關閉。如果在日本加工為顆粒,則可以向中國出口,因此該公司將在茨城縣笠間市工廠投入數億日元,提高月産能。8月還將在千葉縣新建廢塑膠粉碎處理工廠。
産生廢塑膠企業也被迫作出應對,佳能已無法將廢塑膠作為有價物出售給中國企業。因此,該公司將在日本國內進行焚燒處理。此外,佳能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要「尋找日本(從事廢塑膠等再利用的)再利用企業,希望其全部接收」。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