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2成排放量有了「定價」

2021/07/05


       為了推進脫碳化,溫室氣體排放量交易和碳稅等被稱為碳定價(Carbon Pricing)的機制正在引進。世界銀行的調查顯示,截至2021年,引進該機制的國家和地區達到64個。覆蓋了世界溫室氣體排放量的2成,相關收費和稅收達到530億美元。碳價因國家不同而存在顯著差異,機制的分化也浮出水面。

 

       上海的交易所將在近期啟動

 

       碳定價給二氧化碳排放設定價格,是對排放量多的化石燃料收費和徵稅、推動減排的措施。有2種方式正在擴大,一種是根據排放量來徵收的碳稅,另一種是排放量交易,即確定每個企業的排放上限、讓減排對策充分的企業和對策不夠充分的企業買賣排放配額。

 

       2011年時引進相關機制的國家和地區為21個,在10年裏增至3倍。中國20212月決定以約2000家電力公司為對象啟動排放量交易。在上海建立二氧化碳排放配額的交易所,將於近期啟動交易。由此,對世界溫室氣體的覆蓋率從15%增加至21.5%。

 

 

      世界銀行圍繞碳定價指出,要實現巴黎協定提出的將地球氣溫上升控制在2度以內的目標,各國的碳價水準需要定在每噸二氧化碳約4080美元。

 

      歐盟領先,擬擴大對象行業

 

      目前達到上述價格標準的只有歐洲。歐盟202012月敲定了到2030年比1990年減少55%這一嚴格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排放量交易價格上漲。再加上基金等的看多買入,價格在20213月達到5000日元(約合45美元)。

 

       排放量交易向企業分配允許排放溫室氣體的上限的「排放配額」。排放量巨大的鋼鐵、化工企業和電力公司需要購買超出額度的部分。也存在由金融機構等代辦實際交易的情況。

 

       碳排放交易涉及的對象是發電、鋼鐵和水泥等大規模設施,但預計7月還將把航空、海運和汽車、大樓等的暖氣也納入範圍。歐洲各國正在對不屬於排放量交易對象的行業徵收碳稅。

 


 

       在稅率方面,歐洲也處於高水準,其中最高的是瑞典,每噸137美元。2014年引進碳稅的法國對汽油和柴油等徵收每噸約45歐元的稅。徵稅對象是企業和消費者。獲得的稅收成為確保競爭力和促進就業等的財源。

 

 

       在北美,加拿大也推出碳稅,將在2030年之前提高至每噸135美元。美國則是加利福尼亞州率先啟動排放量交易。

 

       日本競爭力下降

 

       日本的碳價處於世界最低水準。日本沒有推出全國規模的排放量交易。相當於碳稅的「溫暖化對策稅」為每噸289日元(約合2.6美元),是與東歐和東南亞同等的低水準。目前處於經濟産業省和環境省為正式引進而分別推進討論的階段,但是進展緩慢。預計制度設計也將難以推進。

 

       日本沒有及時引進水準適當的制度,有可能對日本産業的國際競爭力産生不利影響。歐盟提出方針稱,在2023年之前引進「碳邊境調節稅」,對來自應對氣候變暖措施不充分的國家的進口産品提價。

 

       歐盟擔憂碳價高的歐洲企業的成本負擔高於他國企業,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希望通過引進碳邊境調節稅,使進口産品增加成本,保持在歐盟區域內生産的産品的競爭力。

 

       美國也將討論碳邊境調節稅。如果實施的話,日本企業在歐美展開經濟活動或與歐美做生意時,有可能每次跨越邊境都要支付追加成本。

 

       世界銀行分析稱,這種「邊境調節措施」的討論「或將促使各國的氣候變化對策更加充滿雄心」。

 

       日本20214月敲定了到2030年度使溫室氣體比2013年度減排46%的目標。在全球脫碳化趨勢加強的背景下,如果考慮到未來的追加成本,則應當儘早通過正式引進碳定價加以應對。

 

       針對負擔沉重的企業,應加快進行通過返還收入用於技術投資,或設置寬限期等具體的制度設計,否則的話,産業結構改革將會推遲,國家的競爭力有可能被削弱。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塙和也、鈴木大祐、伊地知將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