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液化天然氣儲備只夠用2周

2021/10/28


  在日本,作為發電燃料的液化天然氣(LNG)的進口量正在減少。到取暖需求導致耗電量增加的冬季,液化天然氣供應短缺令人擔憂,但目前的需求並未增加,9月的單月需求達到過去5年來最低水準。如果出現寒冬,日本的液化天然氣庫存可能迅速見底。日本國內只能儲備2周的需求量,這一低下的儲存能力已成為日本能源安全保障的盲點。

 

    

  液化天然氣火力發電是日本供電的支柱。各電力企業的液化天然氣庫存量截至10月15日約為230萬噸,比上年同期多4成。日本經濟産業省在10月21日的有關液化天然氣供求的官民會議上表示,「這是過去5年裏的最高水準」。解釋稱為了確保適當的燃料庫存,正在採取對策。

        

  隨著庫存增加,進口量正在減少。日本財務省的貿易統計顯示,9月的液化天然氣進口量(快報值)為541萬噸。時隔3個月轉為減少,作為9月數據達到過去5年的最低水準。

   

  目前庫存增加、進口減少的原因是,今年夏季日本的氣溫低於平均,製冷需求下降,同時隨著核電站重啟運作,採用液化天然氣火力發電的機會減少。

   

      

  由於有庫存,所以進口量減少。這表面看起來沒有問題,但日本經濟産業省針對今年冬季認為,「如果出現超預期的需求增加,電力供求有可能變得嚴峻」,已開始討論敦促大型電力企業等採購燃料。雖然目前存在液化天然氣剩餘,但存在冬季迅速出現短缺的風險。這涉及若干因素。

    

  首先,液化天然氣在儲罐內會發生氣化,難以長期儲存。日本靠民營企業採用儲罐儲存液化天然氣,僅儲存2周的用量,電力企業和燃氣企業的合計儲量僅為300萬噸左右。即使考慮到難以保存的特性,也與按照日本法律要求政府和民營企業儲備約200天用量的石油形成對照。

   


        

  歐洲各國鋪設管線,使區域內的液化天然氣庫存形成互補。美國擁有在枯竭的天然氣田儲存天然氣的設備。中國2021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最大液化天然氣進口國。中國2019年與俄羅斯開通首條輸氣管線,以舉國之力擴建巨大的儲罐。另一方面,日本屬於島國,無法與他國通過管線推進天然氣的互通。

   

日本千葉縣富津市的JERA的火力發電站

       

  日本的液化天然氣庫存風險在2020年底顯現。當時寒潮導致取暖需求激增,各電力企業使液化天然氣火力發電站進入滿負荷運轉。2020年12月上旬達到約200萬噸的液化天然氣庫存在1個月後一度跌破100萬噸。各電力企業趕忙要求各城市的燃氣企業推進天然氣的互通有無。日本的電力供求緊張,電力批發價格急漲,新電力企業相繼陷入經營破産。   

        

  世界屈指可數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卡達的能源部長薩阿德·卡比表示,「我們已達到極限」,暗示出供給不安的長期化。歐洲的天然氣價格、亞洲的液化天然氣現貨價格聯袂創出歷史新高。日本關西電力的美濱核電站3號機組10月23日暫停運作,也將導致日本冬季的液化天然氣需求增加。綜合商社的液化天然氣業務負責人認為,「供求將比去年冬季更加嚴峻」。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燧芽實,鈴木大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