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在清潔燃料上合作

2021/12/27


       日本和中國將在可代替天然氣的清潔燃料技術方面展開合作。使來源於可再生能源的氫氣與二氧化碳發生反應,生成城市燃氣。由於以二氧化碳為原料,因此可以抵消溫室氣體排放。中日將由兩國企業展開合作,政府和民間共同培育源於亞洲的環保技術。

   

      日本經濟産業省和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等在12月26日以線上方式召開的國際會議「日中節能環保綜合論壇」上達成了合作協議。日立造船和中國榆林化學將參與項目,開展實證業務。

      

     目標是到2025年在中國陜西省的工業園區啟動該業務。由日立造船負責建造利用氫氣和二氧化碳來生成城市燃氣主要成分甲烷的設備。

 

      由榆林化學提供作為當地工廠的副産品排放出來的氫氣和二氧化碳。可通過二氧化碳的迴圈再利用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

 

  

      計劃建造全球最大規模的設備。設想製造能力(換算為攝氏0度、1個大氣壓的標準狀態)為每小時500立方米。將來生産規模會提高到5000立方米。

    

      日立造船在用於製造甲烷的催化劑方面擁有自主技術。中國提出了2060年實現脫碳化的目標,預計中國市場將會擴大,日立造船正在討論到2030年實現業務化,將與當地的可再生能源企業開展合作並選定候選地等。

   

      該項目面臨的課題是成本。當地的天然氣市場行情為每立方米兩元多(約合日元36日元)。目前甲烷的價格高出天然氣數倍。據稱,實證業務使用的氫氣和二氧化碳均為工廠剩餘的副産品,因此預計會獲得盈利。

     

日立造船將建造可生成甲烷的成套設備(築港工廠)

 

      據日本經濟産業省估算,國外以天然氣為原料製造氫氣的成本為11.5日元/立方米。利用來自可再生能源的電分解水製備的綠氫成本更高。

 

      如何降低氫氣的生産成本是關鍵。中國內陸地區有很多可再生能源設備。有的地區的電力也不能完全輸送到耗電量大的沿海地區。這些剩餘的可再生能源電力可以低價收購。

   


      

      日立造船也將與東麗等合作,降低綠氫製造裝置的成本。日本經濟産業省提出了2030年之前將成本降至現在六分之一左右的目標。費用將從扶持脫碳技術開發的2萬億日元基金裏出。

 

      將氫氣用作發電和汽車燃料的需求還很小。通過變成甲烷,可以通過現有的城市燃氣管道供給工廠等。被認為可作為氫氣使用正式普及之前的過渡措施。

 

      在26日的 「日中節能環保綜合論壇」上,為了促進使用氫氣的燃料電池系統在中國國內銷售,東芝子公司將與當地企業合作等,兩國的企業和相關團體達成了脫碳領域的11項新計劃。

   

      此次是第15屆論壇。東芝能源系統與解決方案公司為了促進在當地銷售清潔能源,將與山東能源集團進行合作。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