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脫碳論文數佔全球1/4,美國品質高

2022/02/14


       在掌握脫碳社會關鍵的清潔能源領域的研究實力方面,中國的飛躍非常突出。20112020年論文篇數佔到世界的1/4。而從被引用次數等顯示品質的指標來看,美國更勝一籌。另一方面,日本在數量和品質上均明顯落後於中國和美國,衰退明顯。日本難以單獨抗衡在研究數量上具有壓倒性優勢的中國,需要通過産學合作以及與歐美合作尋找出路。

 

       荷蘭學術出版巨頭愛思唯爾(Elsevier)分析了20012020年發佈的脫碳相關的160萬篇能源研究論文和80萬項專利。對象包括蓄電池、可再生能源、節能半導體、純電動汽車與核融合等。

 

       在每年的論文發表篇數方面,中國2012年超過美國,躍居首位,20112020年累計為34萬篇,比美國的20萬篇高出7成。而從全部領域的學術論文篇數來看,中國是在2020年才超過美國。由此可見,中國較早發力清潔能源相關研究。

 

 

       在20112020年的清潔能源論文中,中國所佔的份額為26.8%,美國為15.7%,日本僅為4.5%,居第7位。中國在鋰離子電池、光催化劑和風力發電等領域的研究較為活躍。不僅是論文篇數,在車載電池領域,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ATL)等中國企業領先世界。

 

       從列入清潔能源領域論文比例等因素的顯示「重視程度」的指標來看,中國也明顯領先美國。

 

中國推進採用可再生能源(reuters)

 

       源自中國的脫碳技術是否將席捲世界?負責進行分析的愛思唯爾日本公司的安德斯·卡爾森(Anders Karlsson)表示,「中國開發的技術今後將對全球産生影響,這是毫無疑問的。但在目前,品質方面仍是美國佔優勢」。

 


 

       關於被其他論文引用的次數等顯示研究品質的指標,從20112020年來看,中國達到1.531,超過世界平均水準(1.437),但低於美國的2.023。日本僅為1.393,低於世界平均水準。

 

       在專利數量方面,中國2012年超過美國,2014年超越日本。不過,中國重視在國內申請專利,在36.2萬項專利中,約9成來自國內,從國際競爭力的角度來看顯得遜色。

 

       日本被中國和美國明顯甩開。在基於20112020年論文篇數的企業排行榜上,前20家企業當中,中國有電力行業的國有企業等四家上榜,美國則是IBM和英特爾等五家上榜,而日本只有日立製作所和豐田兩家,與20012010年的四家相比減少一半。

 

       不過,從整體研究之中企業參與的比例來看,日本為17%,屬於世界最高水準。企業和大學的合著論文數也僅次於歐洲國家,排在第6位,處於較高水準。卡爾森指出,「擅長工科的日本的大學和企業之間的合作是優勢。日本還應該探索國際合作」。在此基礎上表示,「(日本)轉向可再生能源的行動遲緩」,指出需要採取放寬限制等措施。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福岡幸太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