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就日本能源和環境問題歸納緊急建議

2022/09/26


  日本經濟新聞社在兼顧能源的穩定供應和脫碳問題上,歸納了國家應該站在前面、動員所有手段展開總體戰的緊急建議。力爭讓日本到2050年使可再生能源在電源構成中的佔比達到7成。需要在國家的主導下重構利用核電站的體制,還需要在脫碳轉型期間確保電力穩定供應和資金萬無一失。

    

  全球正面臨著2大危機。一個是俄羅斯進攻烏克蘭等地緣政治風險增大導致能源供應不穩定,另一個是被指與全球變暖有關的異常天氣增加。

 

東京電力柏崎刈羽核電站(新潟縣)

     

  此次的建議是由日經的評論委員會和編輯局組成討論小組,與專家們反覆討論後總結出來的。日本經濟新聞社認為,應對2大危機將左右國家的未來。並在此基礎上,針對12項主題提出了應該採取的措施。

   

  要克服能源危機,穩步推進脫碳化,國家強有力的領導不可或缺。為此,日本經濟新聞社提議,在首相的直接管轄下,設立對能源和環境政策進行統一立案和執行、起到指揮作用的「綜合能源與環境戰略會議」(暫稱)。

    

  在此基礎上,需要在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之前的轉型期間確保能源安全,同時尋求脫碳時代的最佳能源組合。

    

  在脫碳時代的電源構成方面,不僅要考慮成本和供應穩定性,還應該爭取使可再生能源的比例達到7成。其餘3成電源則通過核電和不排放溫室氣體的「零排放火電」來確保。

     

  但目前日本可再生能源電力的比例只有約2成。也有人估算,由於數據中心增加等原因,電力需求將會增加。要使可再生能源比例達到6~7成,相當於要把發電量增至4~5倍,做到這一點並非易事。

     

  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採取政策性措施,增加太陽能、風力、地熱等所有可再生能源。需要採取新建住宅必須設置太陽能電池板,以及擴大海上風力發電投標對象區域等措施。  

  

  核電是對可再生能源電力進行補充的脫碳電力。但儘管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雖已過去11年,日本對核電站的不信任仍無法消除。應該在確保安全和透明性的前提下使用核電站。

        


        

  核電業務需要鉅額建設費和運營費,而且存在發生事故時的損失賠償風險,從這一點來考慮,由商業公司擔負全部責任的現行「國策民營」模式存在局限性。必須探討最佳推進形態。

     

  重啟核電站需要在事實上獲得所在地的同意,日本經濟新聞社提出,國家要在這方面的協商中站在前面。關於新增設核電站,也需要日本政府給出什麼階段之前需要建設幾座等進度表。

    

  日本的火力發電將逐步減少以實現脫碳。關於過渡期間的設備維護和更新,也必須建立必要資金供應框架。

    

  不新建溫室氣體排放量大的煤炭火力發電站,盡可能把實現脫碳化的時間提前。還要規定企業有義務結合即使燃燒也不排放溫室氣體的氫及氨的混燒、二氧化碳回收技術,到2050年實現零排放。

    

  日本要把脫碳列為增長戰略,資金的作用至關重要。針對難以盈利的高難度技術研究等,關鍵是由日本政府進行投資,以吸引民間資金,形成資金迴圈。

    

  促進鋼鐵、化學等溫室氣體排放多的産業實現脫碳的資金供應也很重要。要想促進過渡期間的産業和技術實現脫碳化,「過渡金融」將發揮巨大作用。日本應該率先建立起過渡的定義、資訊披露及效果檢驗的機制,與亞洲各國的金融和市場部門進行合作。

        

  原則上敦促所有上市企業發佈氣候相關財務資訊披露工作組(TCFD)報告。日本2000萬億日元個人金融資産的大半是現金存款,為了促進充分利用這筆資金,還建議把支援過渡金融的債券列為日本小額投資免稅制度(NISA)的投資對象。

   

  要使資金迴圈起來,需要確保財源。為了作為「GX(綠色轉型)經濟過渡債(暫稱)」的償還財源使用,還考慮引進給二氧化碳定價的碳定價,必須推動其執行。

     

  節能可以使用現有技術,是性價比很高的對策。日本需要進一步深挖對策,比如規定不僅大型建築、中小建築和住宅也要符合節能標準等。為了促進國民認同能源和氣候變化政策,還敦促日本政府提供讓居民參加的對話機會。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