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A預測:化石燃料需求2020年代中期觸頂
2022/10/28
國際能源署(IEA)於10月27日發佈報告,分析稱全球的化石燃料的總需求將自2020年代中期轉為減少。這是由於受到以俄羅斯進攻烏克蘭為開端的能源危機影響,各國擺脫化石燃料的趨勢加強。不過,距離達成防止全球氣候變暖的國際框架「巴黎協定」的目標依然遙遠。
![]() |
IEA在《世界能源展望2022》中,討論了(1)基於現行政策的情況、(2)各國履行巴黎協定相關承諾的情況、(3)到2050年全球排放量實際為零的情況等3種前景。強調稱即使是基於現行政策的前景,化石燃料的需求在近期迎來頂峰的可能性也已提高。
由於目前的能源供應隱憂,一部分國家正在推進煤炭火力發電站建設和重啟運作,但IEA提出看法稱,煤炭需求的增加是暫時的,今後數年將轉為減少。天然氣將在2030年之前觸及天花板,石油隨著純電動汽車(EV)的普及,將在2030年代中期達到頂峰,在本世紀中期之前緩慢減少。
![]() |
各國將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德國的風力發電、REUTERS) |
受烏克蘭危機的影響,各國正在推進能源採購的多樣化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美國出台了被稱為《通膨削減法案》的支出和收入法案,而歐盟(EU)出台了儘早擺脫對俄羅斯産能源依存的「Repower EU」方案。日本也計劃官民攜手在今後10年裏推進150萬億日元規模的GX(綠色轉型)。包括中國和印度在內,從化石燃料轉向零排放能源的行動正在加速。
化石燃料的需求自工業革命以來,一直與國內生産總值(GDP)一起增加。報告呼籲稱,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減少使用化石燃料,「是能源史上極為重要的事件」。
不過,從防止全球氣候變暖的角度來看仍不充分。根據目前情況,能源供應將持續增加,到2050年比2021年增加近2成。雖然化石燃料的比率將逐步下降,但到2050年仍佔到6成。全球源自能源的二氧化碳僅從2021年的366億噸減少至2050年的320億噸。
在上述前景之下,相比工業革命前的氣溫上升到本世紀末將達到2.5度。如達到2.5度,洪水和熱浪等異常氣象將頻發,對生態系統的影響也將變得明顯。巴黎協定要求將相比工業革命前的氣溫上升控制在2度以下,並努力控制在1.5度以內。
要達成目標,必須減少整體需求。為了實現1.5度目標,到2050年需實現全球凈零排放,根據這一發展目標,2050年的能源供應需要比2021年減少15%,使其中7成來自可再生能源。IEA指出「(1.5度目標的)達成很困難,但仍有可能」。
根據目前情況,全球清潔能源投資在2030年之前有望比目前增加5成,達到每年2萬億美元。而要達成1.5度目標,有必要超過4萬億美元。可再生能源的供應到2030年需要達到2021年的逾2倍,而原子能也要增加4成。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竹內康雄 布魯塞爾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