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能從代工手機轉型到代工汽車嗎

2020/07/03


       世界最大電子代工企業台灣鴻海精密工業選擇純電動汽車(EV)作為新的利潤源泉。卡里斯瑪(超凡領袖型)創始人郭台銘已經引退一年。新任一把手推動的業務轉型在探索下一代增長模式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鴻海623日上午在台灣北部新北市的總部舉行股東大會,公司董事長劉揚偉強調,將發力純電動汽車和機器人等三大領域,推動業務轉變。在1年前的大會上,劉揚偉從創始人郭台銘手中接過鴻海第2任一把手的座位。劉揚偉將親手確立新的增長源泉,力爭2022年發佈新産品。

 

劉揚偉(中)在股東大會上發言(23日,台灣新北)

 

       大會之前發佈的有價證券報告書中有著關於新一代阿爾法·羅密歐純電動汽車的生産銷售計劃的內容。鴻海1月宣佈與歐美車企飛雅特克萊斯勒(FCA)啟動在中國大陸成立純電動汽車合資公司的談判。當時沒有公佈具體內容,但透露了目的是生産阿爾法·羅密歐。

 

       郭台銘僅憑一代就將鴻海培育成全年銷售額約合19萬億日元的企業。不過,作為增長源泉的智慧手機的生産需求因市場飽和而減速。再加上主力生産基地中國大陸的人工費上漲,到2019財年(截至201912月)該公司連續3年出現最終利潤下降。

 

       郭台銘為了參加選舉,于20196月卸任董事長職務,出任普通董事,但之後放棄參選。20201月宣佈組建基金業務,在全世界尋找成為鴻海增長的「種子」的投資對象。鴻海的經營工作完全交給劉揚偉。最近,郭台銘忙於健康相關的慈善事業,沒有在623日的大會上現身。

 

       不過,重要項目如今仍需要郭台銘點頭,其影響力並未改變。郭台銘借助iPhone推動了鴻海的飛躍。作為第2任的劉揚偉能否提高凝聚力?「阿爾法·羅密歐」將成為關鍵。

 

       從零部件到汽車

 

       鴻海的純電動汽車業務一直被稱為「郭台銘的夢想」。郭台銘看到依賴智慧手機的局限,2014年表示希望代工市價1.5萬美元左右的純電動汽車。鴻海的銷售額毛利率目前只有6~7%。汽車的盈利性更高,但涉足汽車生産有難度。儘管如此,郭台銘認為如果是純電動汽車,則可以利用電子領域的技術參與競爭,能提高盈利性。

 

       鴻海2015年與騰訊控股就純電動汽車開發展開戰略合作,2018年還向新興純電動汽車企業「小鵬汽車」出資。雖然目前缺乏成果,但值得關注的是私底下逐步從零部件轉向汽車這一點。

 


 

       根據報道等調查鴻海旗下相關企業的業務內容發現,至少50家以上涉足引擎罩和液晶面板等汽車領域的金屬與電子零部件。劉揚偉5月接受台灣媒體採訪時表示,正在向美國特斯拉供應100多種零部件。

 

 

       劉揚偉2月決定,繼飛雅特克萊斯勒之後,與台灣大型車企裕隆汽車製造公司成立從事汽車開發的合資企業。裕隆除了日産汽車等的代工之外,還在台灣和大陸開展自主品牌車「納智捷(Luxgen)」相關業務,今後要將開發功能轉移至合資企業。台灣智庫拓墣産業研究院的分析師陳虹燕認為鴻海計劃從點到面推進純電動汽車戰略。

 

       鴻海通過掌握智慧手機等電子産品的設計能力、承擔製造的指揮部角色而確立了代工模式。該公司希望同樣地從裕隆獲取開發能力,邁向汽車本身的代工。與裕隆的合作將和未來與飛雅特克萊斯勒的合資企業聯動,爭取為阿爾法·羅密歐代工的構想浮出水面。

 

       合資企業的走向成焦點

 

       不過,代工汽車的門檻絕對不低。純電動汽車不需要複雜的內燃機,零部件個數也較少,一直被認為是跨界企業加入競爭的契機。但是,日本中西汽車産業調研公司的代表中西孝樹認為,「量産等的門檻很高,一點也不簡單」。實際上幾乎看不到成功的跨界案例,比如英國家電大型企業戴森就于201910月宣佈「缺乏商業化的頭緒」,停止了純電動汽車開發。

 

       當前的焦點是鴻海與飛雅特克萊斯勒的合資業務走向。飛雅特克萊斯勒將通過年內上市的新款「飛雅特500」,在量産車領域事實上首次涉足純電動汽車。飛雅特克萊斯勒涉足純電動汽車的行動遲緩,而且從汽車整體來看,在亞洲大洋洲的市佔率僅為0.5%。飛雅特克萊斯勒希望借助鴻海的製造網,在屬於空白地帶的中國大陸和純電動汽車市場構建立足點。

 

       不過,飛雅特克萊斯勒在1月宣佈力爭2~3個月以內達成協定,但之後新冠疫情擴大,沒有取得進展。劉揚偉1月曾針對與飛雅特克萊斯勒的合資企業表示將在2年後(2022年)供應産品,但其進展遲緩也令人擔憂。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伊原健作 台灣新北、深尾倖生 法蘭克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