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車載半導體廠商的庫存恢復至新冠前水準

2022/09/06


  大型車載半導體企業的庫存已恢復至新冠疫情前的水準。日本瑞薩電子等4家企業的2022年4~6月庫存週轉月數平均為3.48個月,與2019年年均(3.51個月)基本持平。始於2020年下半年的半導體供不應求正趨於改善,可能有助於整車企業等挽回生産。另一方面,對各半導體企業來説,庫存成為業績下行壓力的風險也在浮出水面。

  

  針對日本瑞薩電子、德國英飛淩科技、荷蘭恩智浦半導體、瑞士意法半導體這4家企業,以截至6月底的庫存資産除以每月的銷售原價,算出了庫存週轉月數的單純平均值。截至3月底,各廠商的庫存增加了1成左右。

  

   

  按新冠疫情全面出現的2020年以後觀察這4家企業的庫存週轉月數的推移,汽車産量大幅減少的2020年4~6月增至3.9個月。

    

  但自2020年下半年起,全球半導體供求緊張,2021年1~3月的庫存週轉月數降至2.85個月。車載半導體供應跟不上旺盛的需求,拖累整車企業的生産。

      

  各半導體企業為了緩解供應制約,一直以滿負荷生産。英飛淩科技的首席執行官(CEO)Jochen Hanebeck針對車載半導體表示,「與MCU同樣,‘黃金螺絲’(意為影響最終産品生産的零部件)或需要較長時間才能供應」。

     

    

  德國福斯的首席財務官(CFO)Arno Antlitz在7月底提出看法稱,「認為下半財年(7~12月)半導體供應短缺能得到緩解」。一直制約整車生産的半導體供應有所改善,擔憂正在降溫。目前的汽車股正在觸底反彈。

    

  此外,汽車相關供應鏈還受到物流混亂等影響,持續不順暢。本田提出9月上旬的日本國內産量將比截至5月的此前計劃減少。生産體制的正常化或仍需時間。

        


        

  對各半導體企業來説,如果轉為供應過剩,交易條件可能惡化。瑞薩的CFO新開崇平針對汽車領域的流通庫存表示,「截至6月底已恢復至預期水準。7~9月將抑制銷售(對流通環節的出貨)」。

    

車載半導體的供應狀況正在逐漸改善

       

  此前以汽車零部件廠商為代表,供應鏈整體不斷提高庫存水準。這樣一來,如果最終需求走弱,容易出現庫存過剩。英飛淩科技認為,「雖然未交貨訂單達到年銷售額的3倍,但很難説屬於可持續的狀況」。

     

  此外,原材料漲價也是隱憂之一。瑞薩的社長柴田英利表示,「存在如不支付以前10倍的價錢就採購不到的情況」。伴隨半導體供不應求的不斷緩解,各企業控制庫存和費用的重要性正在提高。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